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精编]宋朝妇女衣着图解.doc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编]宋朝妇女衣着图解 宋代女子服饰 宋代的服饰,从社会风尚看来,是趋于比较拘谨和保守的,式样变化不多,色彩也不如以前鲜艳。这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都有密切的关系。 当时,程朱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在这种哲学思想的指导下,人们的美学观点也相应变化了,这便影响了衣冠服饰。当时整个社会舆论主张服饰不宜过分豪华,而应崇尚简朴,尤其是妇女的服饰,更不应当奢华。 袁采所著的《世范》一书,就提出女服“惟务洁净,不可异众”。 ( 袁采,生年不详,卒于1195年,字君载,信安(今浙江常山县)人。 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官至监登闻鼓院。《衢州府志》称其“登进士第,三宰剧邑,以廉明刚直称。” 淳熙五年(1178),任乐清县令。在乐清县令任上,为官刚正,并重建县学,纂修《乐清县志》十卷,后被称为乐清最早的县志。 曾三入雁荡山实地考察,纠正了雁山图的误差,撰写《雁荡山记》一篇,记叙了当时的雁荡名僧、建寺及新辟景观的史料,为雁荡山开发贡献甚巨。 著有《政和杂志》、《县令小录》和《世苑》三书,今只有《世苑》传世。其详细事迹已不可考。) 礼服:其服色大致与唐代相同。 常服:均以大袖上衣,长裙、霞帔为常服。 一、礼服 1、宋代皇后礼服——袆衣 周礼所记命妇六服之一,后妃、祭服、朝服“三翟”中最隆重的一种。( 古代王后的三种绘有翟的祭服。翟,山雉。《周礼?天官?内司服》:袆衣、揄狄、阙狄、鞠衣、展衣、缘衣六服,前三服称为三翟。袆衣,绘翬雉,玄色;揄狄,绘鹞雉,青色;阙狄,绘雉形而不画彩色,赤色。狄,通“翟”。《南史?梁纪》:“后宫职司贵妃以下,六宫袆褕三翟之外,皆衣不曳地,傍无锦绮。”)因周礼的传统典范作用,袆衣成为后世皇后最高形制的礼服,既是祭服,也是朝服和册封、婚礼的吉服。周礼中袆衣为玄色,刻缯彩绘翚文(彩绢刻成雉鸡之形,加以彩绘的纹饰),所用衣料为黑色纱榖,为了衬托出衣上的纹彩,特地在衣内缀一层白色夹里,即《周礼》所谓的“素沙”。 宋代以后袆衣深青质(应该也算黑色系,但是偏蓝),织成领袖,五采重行,文以翚翟十二等(翚翟纹12行)。 宋代,皇后在受册封、朝会等重大的礼仪场合时穿袆衣。 袆衣是上衣下裳连成一体的连体式服装,用以象征女子在感情上的专一。其制为深青色、五彩翟纹。领、袖、裾(衣服的前后襟)都有红色云龙纹样的镶缘。穿着这种服装,必须戴凤冠,内穿青纱中单,腰饰深青蔽膝。另挂白玉双佩及玉绶环等饰物,下穿青袜青舄(鞋)。 与之相配套的是华美的九龙四凤冠,其上有大小花枝各12枝,并在冠的左右各有两个叶状饰物,称为博鬓或掩鬓。 2、宋代贵妇礼服 宋代大袖衫、长裙、披帛是晚唐五代遗留下来的服式,在北宋年间依然流行,多为贵族妇女所穿,是一种礼服。虽然在宋代,连宫中服装也以窄袖为主,但宽 衣大袖仍被视为华贵的标志。《宋史?舆服志》:“其常服,后妃大袖。”《朱子家礼》:“大袖,如今妇女短衫而宽大,其长至膝,袖长一尺二寸。”另注:“众妾则以褙子代大袖。” 穿着这种服装,必须配以华丽精致的首饰,其中包括发饰、面饰、耳饰、颈饰和胸饰等。 二、常服 宋代的女常服以襦裙、褙子为主或将褙子作为襦裙的配饰搭配着装。 1、上襦下裙 上衣大多为袄、襦、衫、褙子、半臂等,下身为裙子、裤等。襦和袄是基本相似的衣着,形式比较短小,下身配裙子。颜色常以红、紫为主,黄次之。贵者用锦、罗或加刺绣。一般妇女则规定不得用白色、褐色毛缎和淡褐色匹帛制作衣服。 襦裙的样式和传世作品《韩熙载夜宴图》所描绘的大体相同。唯衣襟不拘规则,可用右衽,也可用左衽,可能是受契丹族、女真族等少数民族的影响。在裙子中间的飘带上常挂有一个玉制的圆环饰物——“玉环绶”,用来压住裙幅,使裙子在人体运动时不至于随风飘舞而失优雅庄重之仪。 上襦多为大襟半臂,宋代的裙子有六幅、八幅、十二幅的形式,共同的特征是折裥很多。宋宫中的裙子褶更多而细密,称为千褶裙。 裙子上的纹饰更是丰富多彩,有彩绘的,有染缬的,有作销金刺绣的,有缀珍珠的?? 裙子的色彩以郁金香根染的黄色最为高贵;也有红色裙,是歌舞伎穿的;而色彩艳丽的石榴裙最负盛名。老年妇女和农村女子多穿深色素裙。裙料多以纱罗为主,绣绘图案或缀以珠玉。 当时还出现了前后开衩的“旋裙”及相掩以带束之的“赶上裙”(宋理宗时,宫中时兴前后不缝合的拖地裙,名赶上裙)。 2、普通便服——褙子 最常见的宋代服装是“褙子”,又称“绰子”。宋代男子从皇帝,官吏、士人、商贾、仪卫等都穿。妇女从后妃、公主到寻常人家的女子以及教坊、街巷的歌舞伎都穿。但男子一般把褙子当作便服或衬在礼服里面的衣服来穿。而妇女则可以当做常服(公服)及次于大礼服的常礼服来穿。 褙子虽则是隋唐时期就已流行的服装,但隋唐时期的褙子袖子是半节的,衣身不长。宋代的褙

文档评论(0)

星星点灯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