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齐白石的创造力看当下的创新教育.docxVIP

从齐白石的创造力看当下的创新教育.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齐白石的创造力看当下的创新教育 从齐白石的创造力看当下的创新教育唐晓敏/文 说齐白石是有创造力的画家,人们大概都是承认的。他的创造力是怎样形成的?这值得研究。启功先生曾写过《记 齐白石先生轶事》一文,文中说道: 齐先生对于写字,是不主张临帖的。他说字就那么去写,爱 怎样写就怎样写。 这是齐白石所说的话。启功先生对齐白石,不仅是“听其言”, 还“观其行”,看齐白石是怎么做的。启功通过自己的观察, 看出齐白石在学习前人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他说: 我还看过齐先生中年时用篆书写的一副联:“老树著花偏有态, 春蚕食叶例抽丝。”笔画圆润饱满,转折处交代分明,一个个 字,都像老先生中年时刻的印章,有很像吴让之刻的印章, 也像吴昌硕中年学吴让之的印章。又曾见到他四十多岁时画的山水,题字完全是何子贞样。我才知道老先生曾用过什么功夫。 最后,启功提出:“他教人爱怎么写看怎么写的理论,是他老先生自己晚年想要融化从前所学的,也可以说是想摆脱从前 所学的,是他内心对自己的希望。当他对学生说出时,漏掉 了前半。好比一个人消化不佳时,服用药物,帮助消化。但 吃的并不甚多,甚至还没有吃饱的人,随便服用强烈的助消 化剂,是会发生营养不良症的。(”第 477 页,大众文艺出版社) 邓九平主编《谈恩师》(下), 启功看出,不能仅仅听齐白石所说的。齐白石说“爱怎么写看怎么写”,这是他“内心对自己的希望”。初学的青年人若是这样学习,是不成的。青年人初学,需要的是加强营养。需要 的是认真地学习前人,包括临摹前人的优秀作品。而不是质 疑前人,更不是拒绝前人创造的艺术精华。 对此,吴悦石讲得更清楚。他说: 我看过很多评论齐白石的文章,动不动就是“逢人耻听说荆关, 老夫看惯桂林山”。夸大齐先生的创新精神,而不能准确地把 时间段掌握好。 他强调: 齐白石在学习过程中下的功夫非常细致、扎实。北京画院展 览馆有很多双钩的花卉小稿,这是以前学画过程中要下的功 夫。以前我们学习齐先生这一派就是用齐先生的手法一笔笔 出来的,画一片叶,画鸟的嘴,一笔也要双钩,然后再把中 心填满。齐先生勾的炭稿非常精致,以前双钩,这不是说齐 先生没胆,天下的“胆”哪有超过齐先生的。在准备过程中下的功夫看起来是不起眼的,太平常的笨方式,所以不被人重 视,但是一定要下这种功夫。现在的学生都认为自己是艺术 家,有艺术天分,不需要下这个功夫,但是不下这个功夫是 走不远的,天才需要丰厚的基础。 齐白石用半年时间勾一本《芥子园》,订十六大册。下那么大功夫临摹《二金蝶堂印谱》,双钩填朱,把赵之谦的味道吃透了,精神得到了。后来齐白石到北京又看到《二金蝶堂 印谱》,他就能跟人家说那是假的。他在学习过程中严谨认真深,而且用最传统的传临摹写来继承精粹。我说的只是齐 白石的其中一点,最基础的一点,也是最简单的一点。现代 人在学习过程中谁下过这样的功夫?没有。(《放歌丹青—— 中国文化名家访谈录》(第二卷) 康守永 薛晓源主编,第37 页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年) 吴悦石指出,齐白石不仅是在临摹前人艺术作品上下了极大 的功夫,而且,他对前人也非常崇拜。他说: 齐白石对青藤、八大、吴昌硕十分崇拜,那都是深入骨髓的 崇拜。不能说这老人家一开始就懂得创新,不能有别人的面目,那就把前头的历史都割断了。齐白石之所以成为齐白石, 他在学习过程中懂得中国画的妙处,才能在水墨生发中把画画得淋漓尽致。(《放歌丹青——中国文化名家访谈录》(第二卷) 康守永 薛晓源主编,第 37、38 页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年) 创造力是怎样形成的?从齐白石的经历中可以看出一二。首 先是需要学习前人,需要下苦功夫,把前人最好的东西“吃” 进来,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血肉。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 “创造”是一种集体的行为。 苏轼《书吴道子画后》中有一段话:“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 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常常被人引用,影响很大。但实际上,这段 话前面的话,或许更重要,这就是:“知者创物,能者述焉, 非一人而成也。君子之于学,百工之于技,自三代历汉,至 唐而备矣。”接下去才是“故诗至于杜子美……”这是说,杜甫、 韩愈、颜真卿、吴道子等人,确实有伟大的贡献,诗歌、散文、书法、绘画发展到他们那里,呈现为高峰状态,但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是他们继承了无数前人的成果。 苏轼说:“知者创物,能者述焉,非一人而成也。”这是非常 重要的见解,是大文学家、大艺术家的感言。 历史上的杰出的创造,特别是文学艺术方面的创造,看上去 完全是个人完成的,但实际上,这种创造包含了前人的多方 面的成果。创造,是带有集体性质的。这也可以说是中外大 文学家、大艺术家、大理论家的共同的看法。 歌德就说过:“根本我们就是集体性人物,不

文档评论(0)

hao187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武汉豪锦宏商务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20100MA4F3KHG8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