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禽流感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发布时间:2016-11).pdfVIP

人禽流感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发布时间:2016-11).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2/12/7 人禽流感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发布时间:2016-11) 人禽流感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发布时间:2016-11) 人禽流感是由某些感染禽类的甲型流感病毒亚型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人兽共患传染病。自从中国香港1997年发现首例H5N1人禽流感和上海市2013年发现首例H7N9人禽流感以来,我国医学界 从预防和治疗等多个层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早期、全程、有序介入,以及中西结合,已经被确认为临床救治的基本模式,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也得到广泛肯定[1]。在此基础上,本课题组广泛查阅文 献,并征求意见,形成本共识。 一、病原学与流行病学 (一)病原学 禽流感病毒属正黏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病毒颗粒呈多形性,其中球形直径80~120nm,有囊膜。禽流感病毒基因组为分节段单股负链RNA,共有8个独立的RNA片段,每个RNA片段为1个基 因[2]。片段1~3分别编码聚合酶PB2、PB1和PA,片段4编码血凝素蛋白(HA),片段5编码核壳蛋白(NP),片段6编码神经氨酸酶(NA),片段7编码基质蛋白(M),片段8编码非结构蛋白(NS)。聚合 酶蛋白为病毒基因表达和复制所必需。HA和NA是流感病毒表面主要刺突蛋白,也是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的主要抗原。M是一种非糖基化蛋白,在转录过程中产生2种mRNA,分别编码M1和M 2,M除作为结构蛋白外,还参与调控病毒的转录和被感染细胞的胞核与胞质之间物质转运。NS包括2个开放的阅读框架,分别编码NS1和NS2。 依据外膜HA和NA蛋白抗原性不同,目前可将流感病毒分为18个H亚型(H1~H18)和11个N亚型(N1~N11)。大多数禽流感病毒不会导致人类患病,目前能够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主要有H5、H7、 H9和H10亚型。其中,H5N1、H7N9和H10N8感染人类后引起重症肺炎,称为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3]。 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65℃加热30min或煮沸(100℃)2min以上可灭活。病毒在较低温度粪便中可存活1周,在4℃水中可存活1个月,对酸性环境有一定抵抗力,在pH值 为4.0的条件下也具有一定的存活能力。在有甘油存在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4-6]。 (二)流行病学 H5N1自1997年开始出现,2003年至2016年7月19日,WHO收到来自亚洲、非洲和北美洲的16个国家(阿塞拜疆、孟加拉国、柬埔寨、加拿大、中国、吉布提、埃及、印度尼西亚、伊拉克、老 挝、缅甸、尼日利亚、巴基斯坦、泰国、土耳其和越南)报告的人感染H5N1患者854例,其中死亡450例,病死率为52.7%[7]。2013年3月至2016年8月17日,全球共报告798例人感染甲型H7N9 禽流感病毒实验室确诊患者,其中死亡320例,病死率为40.1%[8-9]。从2013年11月至2014年2月,人感染H10N8患者在我国江西省南昌市确诊3例,2例死亡[3]。 1.传染源:主要为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猪等家禽。患者是否为人禽流感的传染源尚待进一步确定。 2.传播途径: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病毒污染的水或直接接触病毒被感染。目前尚缺乏人与人之间有效传播的确切证据。 3.高危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者,例如从事家禽养殖业者及其同地居住的家属,在发病前1周内到过家禽饲养、销售及宰杀等场所者,接触禽流感病毒感染材料的实验室 工作人员以及与禽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人员皆为高危人群。目前的研究提示,人感染禽流感病毒A(H7N9)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3岁,而人感染禽流感病毒A(H5N1)患者为26岁,重症甲型H1N1流 感患者为25岁[3]。 22:10000/content/html/print.htm?randnumber=0.976463635535548 1/11 2022/12/7 人禽流感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发布时间:2016-11) 二、发病机制与病因病理 人禽流感的主要发病机制是病毒表面的HA与呼吸道表面的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证、执业药师持证人

...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2月19日上传了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证、执业药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