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玉米套种模式下亚洲玉米玉米螟发生规律和为害程度调查
水稻是科的一种综合性疾病。除青藏高原外,在中国其他地区广泛分布。玉米螟是危害玉米的重要害虫,除此之外,它还危害高粱、谷子、马铃薯、豆类和向日葵等200多种植物,国外报道的寄主还有生姜、甜椒、甜瓜,大黄等。危害玉米的Ostrinia属螟虫共有3种即分布于亚洲和大洋洲的亚洲玉米螟O.furnacalis (Gn.),分布于欧洲、西北非、西亚及北美的欧洲玉米螟O.nubilalis(Hb.)和分布于北美的美洲玉米螟O.obumbratalis (Led.),其中前2种具有经济重要性。最初,Guenee (1854)把亚洲玉米螟定名为Botys furnacalis,但其后直到1966年,许多分类学者又都将其归属于欧洲玉米螟。其分布西起印度,东到东南亚,北达中国、朝鲜、日本,南迄澳大利亚以及西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中国于1977年组成全国玉米螟综合防治研究协作组,通过形态鉴定、生殖隔离试验、性信息素活性反应及其化学成分分析等方法,明确了中国玉米螟的优势种为亚洲玉米螟,主要分布在黑龙江至广东的广大地区。亚洲玉米螟严重影响着玉米产区的玉米产量和质量,一般年份春玉米受玉米螟为害而减产10%左右,夏玉米减产更多,大发生年可使玉米减产30%以上,造成巨大损失。近年来,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耕作制度的改变、玉米种植密度的加大、肥水条件的提高,玉米螟的危害日益加重I5-11]。笔者对菜田套种玉米上的玉米螟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弄清了亚洲玉米螟在秦皇岛地区在春玉米地田间落卵量的动态规律及造成的危害程度,为田间防治亚洲玉米盟工作奠定了基础。
1 春玉米在暖棚里的生长
2007年6月,在秦皇岛地区挑选菜田套种春玉米田块,面积大约20 hm2套种春玉米的前茬主要是十字花科的蔬菜,主要是甘蓝,大白菜,还有少量的白萝卜,这些蔬菜原先是种植在简易的暖棚里,在4月中旬去掉暖棚后播种的春玉米,等春玉米长到六片叶时,菜已经全部收获完,所以春玉米在苗期受到菜青虫的为害较重。
每点调查20株,每次详细记录调查的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第一位和第二代胚胎掉落量的动态变化
2.1.1 全卵期和生物量卵粒数
亚洲玉米螟卵块于6月2日开始出现第一块,随着春玉米的生长,卵块数量随之增加,到6月15日左右卵块数量出现第一个高峰,8月10日左右又出现一个小高峰,随后逐渐地减少。全年2个卵块高峰期,分别达到每百株23块和10块,其中第一个高峰期是一代成虫产的卵,第二个小高峰是第二代成虫产的卵,一代成虫产的卵于7月3日之前已全部孵化完,二代成虫卵于8月25日左右全部孵化完。从表1中可以看出,第二代卵块明显少于第一代卵。
根据调查,亚洲玉米螟第一代卵出现的时间是在6月2日—6月8日,结束的时间是在6月26日—7月3日,产卵高峰期出现在6月15日左右,百株卵块数达到了23块,百株卵粒数达到了712粒,平均1块卵的卵粒数为35.46粒;第二代玉米螟产卵的时间大约在7月21日,产卵结束在8月17日—8月25,高峰期发生在8月4日左右,高峰期百株卵块数为6块,而百株卵粒数则达到了344粒,平均1块卵的卵粒数达到了57.33粒,低于第一代卵粒的数量,这主要是因为第一代玉米螟成虫是由越冬幼虫发育而来,体内积累的营养物质不如第二代的。
2.1.3 第二代螟卵期卵块的分布
根据表1的调查结果,亚洲玉米螟第一代与第二代在玉米上的分布不相同。在第一代螟卵期,卵块主要分布在玉米心叶下展开的第三至第五片叶上,所占百分率总和81.81%。而到了第二代螟卵期,卵块主要分布在第三、四和第七、八片叶上,共有28块,所占的百分率分别为57.14%、42.86%。
调查结果表明:在春玉米地调查第一代亚洲玉米螟的卵块是,只需细心检查第三、四和五片叶上的卵块数,调查第二代玉米螟时,只需检查第三、四和第七、八片叶上的卵块数,便可以大体地推算出总卵数量。
2.2 第一代玉米植株生长速度因春玉米期的开花率而降低
春玉米出现花叶的时间是在6月15日—6月26日,结束于7月3日左右,花叶率达到了58%。
2.3 抗玉米螟影响玉米产量的早期因素
从图3和图4可以看出,春玉米茎秆被钻蛀的时间发生在6月26日—7月3日,以后逐渐的上升,7月3日—8月10日被钻蛀数量变化不是很大,8月4日之后,被钻蛀植株数量明显增加,到8月25日达到高峰,二代玉米螟钻蛀春玉米茎秆形成蛀孔的数量和钻蛀玉米株率都比第一代玉米螟高,8月4日第二代玉米螟卵量高峰期时,此时的百株玉米蛀孔的数量为72个,蛀茎株率为42%,而到了8月25日百株玉米蛀孔的数量达到312个,蛀茎株率达到90%,所以春玉米受第二代玉米螟的危害更重,但影响玉米产量的则主要是第一代玉米螟。
2.4 剥穗数量随时间的变化
由图3、图4可以看出,春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