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家族的发展与演变——“中国家族文化 ”第一讲;课程进度;作业与考试;开设本课程的目的;绪 论——家族社会;母系氏族社会: 神话、经典与人类学调查;经典所记
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妇男女之别。——《吕氏春秋·恃君览》
天地开而民生之,当此之时,民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商君书·开塞》
少数民族调查
少数民族婚俗与家庭调查——纳西:走婚、阿注(朋友),1980年调查,(母系)氏族家族35%,母系家庭15%,双系家庭38%,父系家庭12%。;2.由个体家庭到聚居宗族:母权制让位于父权制、父系血缘、私有制、私有财产继承,家族组织最为基础的要素——父系血缘就在这个时候确立下来。血缘纽带与财产继承的挂钩,促进了血缘家庭的进一步扩大,奠定了家族形成的经济基础。
历史上的家庭类型(从家庭的成员结构去划分):单身家庭——核心家庭——直系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数代同居大家庭);3.族、姓氏与联姓统宗:
★俗语:500年前是一家;大丈夫行不改名,坐不改姓。
★“姓者,生也”,“因生赐姓”, 姓重血统,是血缘传承的标志;“氏”者,旁支别属也,“胙土命氏”, 氏重地域,是地位身份的象征。 春秋时姓、氏合流以后,氏升为姓,姓、氏都表示血统。在地域上以“地望”来注明,后来,姓氏配以地望,便构成了宗族。如陇西李氏、清河崔氏。
★同姓不同族,同宗不同族。一个先祖的子孙可能分散居于各地,有些仅仅是同姓者,几乎没有血缘关系,为了现实的需要,往往也虚构一个共同的祖先,形成拟血缘关系,这就是联姓统宗运动。
;4.当代宗族的影响力:1985年4月19日,华人王赣骏与他的美国同事一道进入太空,他携带的是台北王氏宗亲会的“三槐堂”锦旗,事后,他把那面锦旗回赠王氏宗亲会,这面锦旗所象征的就是中国宗族。
各地修谱之风盛行。;家族的几大要素;参考文献;《中国制度史·宗族》,吕思勉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
《中国家族制度史》,徐扬杰著,人民出版社1992年。
《婚姻与家族》,陶希圣著,商务印书馆1934年。
《中国家族社会之演变》,高达观著,台湾正中书局1944年。
《商周家族形态研究》,朱凤翰著,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年。
《家族与社会》,陈其男,台湾联经出版公司1990年。
《近500年来福建的家族社会与文化》,陈支平著,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
《明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郑振满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一 家族的发展与演变 ;2、周代(王族、贵族宗族时代);(2)宗法制:区分大宗与小宗。嫡长子为大宗,继承父位,称为宗子。余子为小宗,分封出去。大、小宗具有二重性,在其内又可以分出大小宗。周王——诸侯——卿——大夫——士——平民。
祭祖与分封——敬宗与收族:宗子拥有祭祀自始祖起的祭祖权,余子则没有这种权力,要祭始祖只有到宗子主持的宗庙里进行,因此要“敬宗”。大宗以祭祖权与小宗区别开来,使自己具有了特殊的地位,又向小宗实行分封,使小宗因祭祖、分封向大宗靠拢,从而使整个宗族有凝聚力,形成以大宗、宗子为核心的血缘集团,这就是“收族”。
(3)宗族类型:贵族宗族(普遍、强大)——平民宗族(少、弱)。;(4)管理宗族的机构和官员。
周王朝的宗伯:掌管各种祭祀事务。小史:负责辨别王室、诸侯的血缘、辈份关系。
诸侯国也有自己的宗族管理机构和官员:如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曾任过此职,管理楚王族昭、屈、景三族,编辑宗谱,表彰贤良族人,鼓励他们为国出力。
《周礼》中的“族师”:掌其族之戒令、政事。
(5)祭祀:
不同庙制: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卿大夫三庙、士一庙。
昭穆制度:神主牌按左昭右穆的原则排列。
供品:国君用牛,大夫用羊,士用猪或狗,庶人用鱼。
类型:天子有四时之祭——春祠、夏禴、秋尝、冬蒸。;(6)宗法制的积极意义、被破坏
文化教育(辟雍、黉宫),大宗统领小宗(以兄统弟)保持政权稳定,地方控制。
诸侯卿大夫崛起,周王权威不再:晋文公征召周襄王到洛阳,楚庄王向周朝问鼎。
诸侯卿大夫更多地启用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才,各国变法图发展,士的地位上升,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伐齐。
;(二)、两汉至隋唐世族、士族宗族制时代;(2)、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宗族制的出现和发达
九品中正制、宗主督护制、定姓族政策、四姓(虏姓:少数民族士族;郡姓:北方汉人士族;侨姓:南迁士族如谢、王;吴姓:南方土著士族如朱、张、顾、陆)
士族里的族与家
士族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
限制士族权利:九品中正制向科举制转化、南朝用寒门掌管机要。
侯景之乱、六镇暴动、隋末战争对士族的屠杀重创士族。
;(3)、唐朝士族的衰落
旧士族的卖婚:衰落的旧士族为了自救与新贵族联姻(魏征、房玄龄都与旧士族联姻)——唐高宗限制超级士族之间的联姻:陕西李、太原王、荥阳郑、范阳卢、清河崔、博陵崔、赵郡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