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武汉社会生活的庸常.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代武汉社会生活的庸常 作为中国现代的第二个商务港口,武汉对贸易有着典型的发展趋势。“武汉地处华中, 交通便利, 握着全国经济之枢纽”,城市中几乎所有人都卷入了工商生活的潮汐, 共同成就了百年前“东方芝加哥”的辉煌。自从日本驻汉口总领事水野幸吉1908年惊叹, “与武昌、汉阳鼎立之汉口者, 贸易年额一亿三千万两, 夙超天津, 近凌广东, 今也位于清国要港之二, 将进而摩上海之垒, 使观察者艳称为东方之芝加哥 (美国第二大都会) ”, (p1)在接下来的数十年间, “东方芝加哥”便成为人们对武汉的流行印象。 然而, 在被誉为“东方芝加哥”的大武汉, 广大普通市民的生活景象却并不乐观, 现实主义与实用主义的生存哲学使得近代武汉市民日常生活浸润着庸常的格调。审视时人生活的几个平常画面, 不难发现, 也许人们未曾听说实用主义或者现实主义, 但他们却在日常生活的琐碎与细节中诠释了它的真谛, 并影响着城市的文化格调, 让变通、平凡、世俗而不是高贵、大器、优雅成为武汉城市文化的标签。 一、 民以食为天 立足于在当下活着, 是近代汉市民众最强烈的人生目标, “民以食为天”是其日常生活需求最直接而主要的表达。由是观之, 人们对武汉人太现实甚至太俗的看法似乎有了历史的依据。 1. “贩小品”的习惯 近代武汉社会十有其一的小贩群体 (p3)尤其是饮食小贩, 奠定了汉市平民化的色彩。走街串巷的小贩所叫卖者多为食品和日用品, 反映出食品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老百姓极大的现实生活需求。即使一个人足不出户, 一日之中亦会有数十上百个小贩到自家门前吆喝叫卖,若是步入街头, 则会与更多的小吃摊贩不期而遇。小贩在清晨、中午、黄昏、傍晚甚至深夜时分, 吸引着人们的耳膜和眼球, 让人们不由自主地来到摊担之前, 或为填饱肚子, 或为满足口福之欲, 或为品尝生活的滋味。 市民的饮食日用所需, 养活了命苦的小贩;小贩的存在满足了城市贫民和平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成为美妙的“城市之声”。简单的买卖关系将二者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彼此熟悉。于是有关摊贩的称呼成为人们俗语方言的来源, 如“新贩子”本指刚入行的小贩, 即用来形容那些初出道、涉世不深的人。 (p209) 小贩成为汉市民众实现现实生活需求的中介, 小贩自己的“现实主义”则是为了养家糊口。他们不愿做“新贩子”, 而争做精明的生意人, 甚至不惜短斤少两、童叟俱欺, 背负狡猾的名声, 以维持自己的家庭生活。市民在与小贩打交道中, 为了不吃“洋亏”, 也耳濡目染了小贩的精明甚至一些无良的习性。结果, 人们在指责和揶揄一个人聪明过头时, 常说他像个“贩小菜的”。饮食小贩与市民的往来互动充分体现了人们生活的平民化、现实化甚至庸俗的一面。 2. “婚姻”的安排根据 汉市普通民众的婚恋史显示, 人们婚姻生活严重缺乏浪漫的情爱成分, 完全是出于现实生活考量的结果。不是爱情, 而是男女双方的经济条件和家庭环境左右着婚姻的走向。沿袭传统的婚姻模式, 绝大多数年轻人的婚事交由父母作主, 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流行汉市的俗语“男服先生女服嫁”说的就是女孩子必须服从家长婚姻的安排。 (p100) 父母和媒人不会考虑婚姻当事人的情感因素, 而是以关爱的名义为其找门好亲事———标准是要有宽裕的物质生活条件。子女的婚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家长年老时的境遇, 尽管“养儿防老”的期望有太多失败的例子, 但在当时没有社会保障的情况下, 人们年老时只能指望依靠子女, 因此未来的女婿或儿媳的孝顺和勤劳可能在考虑之列, 但往往以对方家庭经济条件为选择的核心标准, “以对本家的富贵有利为原则”。 (p100) 不是基于爱情与所爱之人结婚, 而是作为一种经济组合的结果, 汉市人家的婚姻显得现实而庸俗。“嫁汉嫁汉、穿衣吃饭”成为一代代女性的生活信条, 而果真结婚生子, 女性又沉醉于家庭生活管理者的角色。开门“柴米油盐酱醋茶”, 每样每天都要兑现, 于是做妻子的总是要督促丈夫安排好第二天的生活, 柴、米、菜一样都不能少, 否则便喋喋不休。相夫教子与操持家务使得汉市女子的青春、美丽、温柔都销蚀在生活的琐碎中, 于是俗气而不是优雅成为她们留给人们的感觉。 此外, 人们的实用主义态度还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 旧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以汉口为杰出代表的近代武汉社会, 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体。近代武汉体现着自身独特的现代化和西方现代化的双重现代性特征。比起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中国传统封建市镇和在发展之初就与西方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上海, (p272)1861年开埠前的汉口发展呈现出自身的独特性, 是典型的商业主导的现代化模式。汉口开埠以后, 英国、俄国、德国、法国、日本在此开辟租界, 各国商旅往来其间, 使得这座城市处处充满着西方与现代化的因素, 西人詹姆斯·贝特兰即感觉武汉“有一种现代

文档评论(0)

uyyyeuury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业文档制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