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简案.docxVIP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简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 NUMPAGES 18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1.联系时代背景,了解文章批驳的观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 2.区分观点和材料,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 3.品味本文尖锐犀利,富有战斗性、讽刺性的语言。 4.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一、导入新课 毛泽东曾评价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诚、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而在鲁迅的文章中,杂文最能体现“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鲁迅的一篇精彩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去感受他的风骨。 二、教学开展 1.目标任务一:搜集资料,扫清障碍。 ◎字词积累。自由朗读,结合课后的读读写写掌握“渺茫”“诓骗”“前仆后继”等重点字词。 可参见《创优作业·背记手册》本课“字词集萃”。 ◎背景链接 这篇文章写于1934年9月25日,时值“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之间。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在践踏了东北三省之后,又向关内步步逼近,亡国灭种的威胁迫在眉睫。帝国主义的威胁与中国封建传统的压迫,使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力受到了极大的摧残,悲观失望的情绪主宰了一部分人的头脑。1934年8月27日,《大公报》社评《孔子诞辰纪念》哀叹:“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力,既已荡焉无存,不待外侮之来,国家固早已濒于精神幻灭之域。” 为了批驳这种错误论调,鼓舞民族自信心,鲁迅先生用他尖锐犀利、饱含激情的笔触写下了这篇著名的驳论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文体知识 议论文的论证方式 立论 定义 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 思路 摆观点—论证—重申观点 驳论 定义 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驳倒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并在此基础上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 思路 摆敌观点—批驳—树己观点—论证—重申观点 2.目标任务二:把握观点,明确文体。 ◎标注鲁迅先生呈现观点的主要句子,并说说文中有哪两种不同的观点。 ①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②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③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观点一: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观点二: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问题的观点和看法。文中两种观点,作者赞成哪一种?反对哪一种? 批驳的观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主张的观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这篇文章和以前学过的正面立论的文章有什么不同? 本文论证的主要特点是:先用驳对方论证过程的方法直接批驳,又用正面立论的方法间接批驳,从而彻底驳倒对方谬论。 ◎认识本文文体特点。 本文是一篇驳论文。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或间接批驳,即提出与对方论点针锋相对的观点并加以论证其正确性、合理性,从而间接宣告对方观点不成立。 3.目标任务三:划分层次,梳理思路。 ◎按照驳论文的一般行文思路,梳理文章内容,划分文章的层次。 第一部分(1、2):提出对方的论据和论点,树立起批驳的靶子。 第二部分(3—5):通过驳论证的过程直接驳倒对方的论点。 第三部分(6—8):明确树立自己的观点——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间接批驳对方的论点。 第四部分(9):得出结论——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 ①只希望着“国联” ②一味求神拜佛 ③他信力 ④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⑤中国的脊梁 师小结:用驳论证的方法直接批驳,又用正面立论的方法间接批驳,从而彻底驳倒对方的谬论。 4.目标任务四:探究过程,学习方法。 ◎本文是如何驳对方的论证过程的? 本文采用驳论证的直接批驳方式。①自夸“地大物博”是信“地”信“物”,寄希望于“国联”是“他信”——这些都不是“自信”;②求神拜佛是用以自我麻醉的“自欺”,也不是“自信”。这些批驳证明,不久前失掉的是“他信力”,现在发展着的是“自欺力”,都不是“自信力”。也就是说,对方的论据并不能证明论点,其论证过程是错误的,所以说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 第2课时 1.目标任务一:赏析语句,品味犀利语言。 ◎找出语言犀利,富有讽刺、战斗意味的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①第1段:“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总”可以理解成“一向,长期”,表现出国民党反动政府长期自我炫耀、夜郎自大的丑态;“只”表现出国民党当局仰人鼻息、乱抓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稳如老狗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一线教育领域十五年。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6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