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8 课 时间的脚印
目标导航
学习目标 中考导航
1.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及内容,理清文章的思 1.“海枯石烂”“沙砾”“山麓”“沟壑”“龟裂”等
路。 是中考易考词语。
2 .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品味生动有趣的语言。 2 .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是中考说明文
3 .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理性思考、自 阅读的常考点。
主探究的科学精神。 3.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分析修辞手法的表达
效果在中考现代文阅读中考查的比较频繁。
知识点01 文题解读
“脚印”指的是痕迹、印迹。“时间的脚印”就是地球变迁留下的印迹,是本文的说明
对象。是从高士其《时间伯伯》一诗中引申借用来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新颖别致,设
置悬念,激发读者的探究欲望和阅读兴趣。
知识点02 作者作品
陶世龙(1929—)中国著名科普作家。代表作 《揭开大地的奥秘》、《地球的画像》、《打
开地下宝库的钥匙》、《我们居住的星球》等。
【知识拓展】相关背景
本文选自《时间的脚印》(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年版)。略有改动。本文是一篇科普读
物,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事理说明文。它所说的时间,本质上是一个地质学概念。作者把时
间的概念,从日常的感觉延伸到自然界中,引出了关于时间的又一种境界。
知识点03 字词积累
1.字音:
掸 (dǎn) 踪迹 (zōng) 烘烤 (hōng)腐蚀 (shí) 沙砾 (lì) 山麓 (lù) 沟壑 (hè)
. . . . . . .
龟裂 (jūn) 帷幕(wéi) 海枯石烂 (kū)
. . .
2 .词义:
踪迹:行动所留下可察觉的形迹。
装置:机器、仪器或其他设备中,构造较复杂并具有某种独立功用的部件。
海枯石烂:大海干涸,岩石成土。喻指经历极长久的时间。
烘烤:指用火燥物。烤东西。
腐蚀:指物质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失去它原有的性质的变化。
沙砾:指沙子和碎石。
掸:用掸子或别的东西轻轻地抽或拂,去掉灰尘等。
浑浊:指由于沉淀或沉积物而混浊不清。
山麓:指山坡和周围平地明显的交线或山坡和周围平地之间的过渡带。
沟壑:山涧,山沟。
龟裂:裂开许多的缝隙。
帷幕:悬挂起来用于遮挡的幕布。
【即学即练1】根据语境和拼音写汉字或给句子中的加点字注音。
(1)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 shí( )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
(2)在北京故宫,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种古老的计时zhuāng zhì( ):铜壶滴漏。
(3)在山麓、沟壑( )、河谷、湖泊、海洋等比较低洼的地方,有许多泥沙不断地被留
下来。
(4)如雨打沙滩的遗迹,水波使水底泥沙掀起的波痕,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旱时候泥
土龟( )裂的形象……
(1)蚀 (2)装置 (3)hè (4)jūn
知识点 04 重点梳理
1.文章开头引用高士其的诗,有什么作用?
①引用诗句作题记,把时间拟人化,既照应了题目,又开启下文,引出说明对象,由生活时
间引出地质时间;②形象地暗示了时间每走过一个时代都会留下踪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③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课文在说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后,接着写了一段介绍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内容,这样写
是否偏离了主旨?为什么?
没有偏离主旨,因为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说明时间是如何被记录下来的。山野里每一厘米厚的
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但它只是大自然中保存着的许多种记录时间的“重要
的一种”,而 “铜壶滴漏”则是这其中的另外一种,二者相互补充,使说明更具体。
3.从文中不难看出“时间的脚印”是在岩石生成过程中留下的,那么,作者为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方法 .pdf
- 河北唐山市区县联考2023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英语试题含解析.pdf
- 环境科学导论09级关键知识点-201012 .pdf
- 2023年电子商务师模拟试题含答案hp .pdf
- 徐州市2023年地理生物试卷 .pdf
- 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 .pdf
- 辽宁省锦州市中考生物模拟试卷(一) .pdf
- 2023年信息技术考查试题(参考答案)试题8 .pdf
-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海南师范大学.pdf
-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艺术概论自考预测试题(含答 精品.pdf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