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16章滚动轴承;16.1滚动轴承的类型及代号;图16-1滚动轴承的基本结构;图16-2常用的滚动体;1.结构特性
(1)游隙
(2)接触
(3)偏斜角;图16-3滚动轴承的游隙;图16-4滚动轴承的接触角;图16-5调心轴承;①按滚动体的形状,轴承可分为球轴承和滚子轴承两种类型。;球轴承的滚动体和套圈滚道为点接触,负荷能力小、耐冲击性差,但摩擦阻力小,极限转速高,价格低廉。
滚子轴承的滚动体与套圈滚道为线接触,负荷能力大、耐冲击,但摩擦阻力大,价格也比较高。;②按滚动体的列数,轴承可分为单列、双列及多列轴承。
③按工作时能否自动调心,轴承可分为刚性轴承和调心轴承。;④按是否便于安装,轴承可分为可分离型和不可分离型轴承。
⑤按所能承受负荷的方向或接触角的不同,轴承可分为向心轴承和推力轴承两大类,即
;我国常用滚动轴承的类型及新旧代号见表16-1。;轴承类型;1.基本代号
(1)轴承的内径代号;内径d
的尺寸;(2)直径系列代号
对同一内径的轴承,由于使用场合所需承受的负荷大小和寿命不相同,故需使用大小不同的滚动体,则轴承的外径和宽度也随之改变,以适应不同的负荷要求。;图16-6各种直径系列和宽度系列轴承对照;;(3)宽(高)度系列代号
同一直径系列(轴承内径、外径相同时)的轴承可做成不同的宽(高)度,称为宽度系列(见图16-6),推力轴承则表示高度系列。;(4)轴承的类型代号
(5)基本代号的编制规则
2.前置代号
3.后置代号;代号对照;代号对照;16.2.1轴承的类型选择
轴承所受负荷的大小、方向和性质是选择轴承类型的主要依据。
(1)负荷大小和性质
(2)负荷方向;①高速时应优先选用球轴承。
②内径相同时,外径愈小,离心力也愈小,故在高速时,宜选用超轻、特轻系列的轴承。;③推力轴承的极限转速都很低,高速运转时摩擦发热严重,若轴向载荷不十分大,可采用角接触球轴承或深沟球轴承来承受纯轴向力。;3.调心要求
4.允许的空间
5.安装与拆卸
6.公差等级
7.价格;1.轴承工作时轴承元件上载荷及应力变化;图16-7向心轴承中径???载荷的分
布;2.滚动轴承的主要失效形式
(1)点蚀
(2)塑性变形
(3)磨损
3.滚动轴承的计算准则;1.寿命
轴承工作时,滚动体或套圈出现疲劳点蚀前的累计总转数(或工作小时数),称为轴承的寿命。;一批同型号轴承工作运转达到基本额定寿命时,已有10%的轴承先后出现疲劳点蚀,90%的轴承还能继续工作。寿命的单位若为转数,用L表示;若为工作小时数,用Lh表示。
;国家标准规定,基本额定寿命为一百万转(L=106转)时,轴承所能承受的负荷称为基本额定动负荷C,单位为牛顿(N)。对于径向接触轴承,这一负荷是指纯径向负荷,对于角接触轴承和圆锥滚子轴承,是使轴承套圈之间只产生径向位移的负荷的径向分量,对这些轴承,就具体称为径向基本额定动负荷,用符号Cr表示;对于推力轴承,是指作用于轴承中心的纯轴向负荷,具体称为轴向基本额定动负荷,用符号Ca表示。;根据大量试验和理论分析结果推导出轴承疲劳寿命计算公式如下;使用条件;(1)对于只承受径向负荷P的径向接触轴承
P=Fr
(2)对于只承受轴向负荷P的轴向接触轴承
P=Fa
(3)对于同时承受径向负荷和轴向负荷的深沟球轴承和角接触球轴承
P=XFr+YFa ;向心角接触轴承(3类、7类)在受到径向载荷作用时,将产生使轴承内外圈分离的附加的内部轴向力S(见图16-9),其值按表16-14所列公式计算,其方向由轴承外圈宽边所在端面(背面)指向外圈窄边所在端面(前面)。;图16-10向心角接触轴承轴向载荷分析;①确定轴承内部轴向力S1、S2的方向(由外圈宽边指向窄边,即正装时相向,反装时背向),并按表16-14所列公式计算内部轴向力的值。;②判断轴向合力S1+S2+Ka(计算时各带正负号)的指向,确定被压紧和被放松的轴承。正装时,轴向合力指向的一端为紧端;反装时,轴向合力指向的一端为松端。
;③松端轴承的轴向负荷仅为其本身的内部轴向力;紧端轴承的轴向负荷则为除去本身的内部轴向力后其余各轴向力的代数和,即
Fa松=S松
Fa紧=|S松+Ka|;16.3.1轴承内外圈的轴向固定方法
;;;1.两端固定
2.一端固定、一端游动;图16-12两端固定的组合形式;图16-13轴向间隙的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