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吊训练对足球运动员动作训练效果的影响.docx

悬吊训练对足球运动员动作训练效果的影响.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悬吊训练对足球运动员动作训练效果的影响

中国的足球水平与世界著名的足球国家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不仅是技术的原因,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这不是说我国足球不重视体能训练,而是体能训练的科学化含量低。力量训练对足球运动员是必不可少的,传统的力量训练过多的注重四肢大肌肉群,例如,深蹲,卧推等,训练方法也是单一肌肉收缩为主。研究显示,肌肉单一收缩时,甚至在最大用力的情况下,通常也只有60%左右的肌纤维参加工作,效率很低。仅用传统的力量训练手段已不能满足当今足球激烈的比赛对抗和快节奏的要求,更新力量训练观念,在传统力量的基础上拓展新的有效的力量训练手段迫在眉睫。悬吊训练是一种新的现代体能训练方法,本文通过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并结合专项制定出一套足球运动员悬吊训练方法,希望能改善我国足球运动员传统力量训练中的弱环节,拓展专项力量训练手段,在传统力量的基础上更好的提高非稳定状态下动作控制能力。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主题

1.2实验内容和统计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检索关键词查阅了悬吊训练和动作控制能力研究的相关文献30余篇并查看了悬吊训练的相关网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1.2.2问卷调查法请足球方面的专家和足球教练员填写问卷,以能反映足球运动员非稳定状态下动作控制能力的指标作为内容设计调查问卷,确定最终的测试指标。

1.2.3专家访谈法对北京体育大学足球教师、中国中学生希望队足球教练员、体能专家、人体解剖学、统计学、运动生物力学等领域的教师共计19人(表1)进行访问,就本研究的思路和实验设计及数据统计方法等问题进行咨询。

1.2.4实验法将34名中国中学生足球希望队运动员采用蛇形分组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进行预实验,统计分析得出两队队员各项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

1.2.4.1实验器械本研究选用的主要训练器械为美国体适能公司生产的TRX悬吊训练器械和足球训练基地力量训练馆内的部分力量训练器械。测试仪器为美国体适能公司生产的弹力带、标志桶、秒表、米尺等。1.2.4.2测试指标Illinois测试(s),Nebraska测试(s),30m冲刺(s)以上数值越小越好;优势脚传球测试(后、左、右)(n),头顶球传球测试(后、左、右)(n)以上数值越大越好。

1.2.4.3训练内容及负荷1)悬吊训练内容:俯卧肘支撑静力、仰卧提髋动力、肘支撑收腹、单脚悬吊侧支撑、单腿悬吊蹲起、站立悬吊屈臂、单腿向后半蹲起、屈臂悬吊脚尖蹬伸。

2)传统力量训练内容:卧推、仰卧双腿蹬伸、组合器械平推、俯卧后折腿、坐立双手下拉、背起、坐立前摆小腿、仰卧起坐、引体向上

3)训练负荷:利用队伍冬训进行为期8周的实验,对照组每周进行3次传统力量训练,实验组每周进行1次悬吊训练,1次悬吊和传统结合训练,1次传统力量训练。每次训练持续时间为1h。两组受试队员在同一时间段内进行训练,重点训练部位相同,传统力量训练次数采用12RM,悬吊训练采用15~20次,两组都采用循环训练法进行4大组循环。起初每项内容训练后即刻进行心率测试,通过控制负荷量和负荷节奏使两组受试者的心率都控制在135~145之间,从而确保传统训练与悬吊训练的强度一致。

1.2.5数理统计法应用Spss13.0软件和Excel2003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组内变量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比较组间变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前测数据差异不具显著性)和均差值T检验进行统计处理(前测数据差异具有显著性)。组内和组间统计学显著性水平均为p0.05。

1.3模仿对抗状态

2)非稳定状态下的动作控制能力:运动员在非稳定状态下做各种急停、变速、变向跑的运动中身体姿势的变换及弹力带模仿对抗状态下控制完成各项技术的动作的能力。

3)弹力带模仿对抗状态:把弹力带捆绑在测试队员腰部,测试人员分别从后、左、右等方位抓紧弹力带末尾,通过弹力带弹性制造一种对抗非稳定状态,测试队员在规定范围内完成传球、头顶球动作。

通过问卷调查教练员和运动员主观感觉,认为这种模仿效果基本达到了真实比赛中的对抗非稳定状态。

2实验前后检测效果比较

2.1实验前后两组实验对象快速移动能力的比较与分析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前、实验后的Illi-nois加速变向跑、Nebraska滑步加速跑和30m冲刺跑的3项指标测试数据(表2)。

由表2可知,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Illinois加速变向跑(p=0.3750.05)和Nebraska滑步加速跑(p=0.8860.05)不具有显著性差异;经过8周的训练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这两项指标相比都有显著差异(p0.0

文档评论(0)

139****94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