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放牧率下高寒小嵩草草甸植被恢复的生态位特征.docx

不同放牧率下高寒小嵩草草甸植被恢复的生态位特征.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不同放牧率下高寒小嵩草草甸植被恢复的生态位特征

grainil(1917年)首次提出了生态位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在生境上的最后一个分布单元”。因此,许多国内外学者对其感兴趣。2、3、4、5、6、7、8、9、10、11、12。生态位理论包括两个最主要的方面: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尽管对于生态位定量研究的具体公式还存有争议,但通过测算植物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来反映环境梯度变化,对于生态位分化的作用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有关不同草地类型主要种群生态位的报道不多,不同放牧率下不同草地类型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的报道更少。因此,本文以牦牛放牧率作为一个综合环境梯度指标,通过对青藏高原高寒小嵩草(Kobreciaparva)草甸冷季草场主要植物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的研究,旨在从生态位理论的角度探讨不同放牧率下主要植物种群对环境资源的利用方式,解释植物群落的放牧演替机制。

1材料和方法

1.1气候条件及降雨

试验地选在青海省达日县窝赛乡,位于北纬99°47′38″、东经33°37′21″,海拔在4000m以上,气候寒冷,年平均气温为-1.2℃,年平均降雨量是569mm,多集中在5~9月份,年蒸发量1119.07mm,雨热同季,有利于牧草生长。土壤为高山草甸土,草地为已发生退化的高寒小嵩草草甸。

1.2夏季放养时间

试验时间为1998年6月28日~2000年5月30日。夏季放牧从6月1日至10月31日,然后转入冬季草场放牧至第二年5月31日,周而复始。依据牧草利用率(0%、30%、50%,70%)分4个处理(表1)。

1.3群落组成测定

每年在牧草生长季的8月下旬,在每个处理小区内按对角线选定3个具有代表性的固定样点,在每个样点上各取5个重复样方(0.5m×0.5m),并将它分成4个小样方,测定植被群落的种类组成及其特征值(盖度、高度和频度)。本文只用放牧第二年的数据。

1.4资源位及优势度

采用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公式及Pianka生态位重叠公式计算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及种间生态位重叠。

ΝB=-ln(Νij-(1/(Νij)?((ΝijlnΝij)lnrΝΟ=ΣΝij?Νij/(ΣΝij2?ΣΝij2)1/2NB=?ln(Nij?(1/(Nij)?((NijlnNij)lnrNO=ΣNij?Nij/(ΣNij2?ΣNij2)1/2

公式中NB为生态位宽度;NO是种群i和种群k的生态位重叠;j为放牧梯度,Nij和Nkj分别为种群i和种群k在第j级资源位上的优势度;r为放牧率等级数。

优势度(SDR)=(相对盖度+相对高度+相对频度)/3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放牧方式对植物群落的影响

不同放牧强度下,冷季草场21种植物的优势度存在一定差异(表1)。在对照、轻度和中度放牧下,小嵩草和垂穗披碱草为主要优势种;重度放牧下,小嵩草和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anserine)为主要优势种。对照组次优势种(按优势度大小顺序)依次为高原早熟禾、紫羊茅和青海野青茅;轻度放牧下依次为高原早熟禾、紫羊茅和洽艹艹草;中度放牧下依次为高原早熟禾、鹅绒委陵菜和洽艹艹草;重度放牧下依次为垂穗披碱草、高原早熟禾和柔软紫菀(Asterflaccidus)。另外,对照组主要伴生种(按优势度大小顺序)依次为洽艹艹草、青海苔草、矮嵩草、藏嵩草和双柱头藨草(Scirpusdistigmaticum);轻度放牧下依次为鹅绒委陵菜、青海苔草、青海野青茅、藏嵩草和双柱头藨草;中度放牧下依次为紫羊茅、青海苔草、双柱头藨草、雪白委陵菜(P.bifurca)和藏嵩草;重度放牧下依次为藏嵩草、雪白委陵菜、洽艹艹草、紫羊茅和亚毛茛(Ranunculuspulchellus)。经过两年的放牧,各放牧处理组的植物群落发生了变化:对照、轻度和中度放牧组的主要优势种没有变化,重度放牧组的优势种发生了变化,鹅绒委陵菜代替了垂穗披碱草,而且各处理组的次优势种均有高原早熟禾,且除了对照组,洽艹艹草也为其它处理组所共有。这说明垂穗披碱草、高原早熟禾和洽艹艹草为高寒小嵩草草甸冬季草场过牧危害下的过渡植物,如果持续过度放牧,垂穗披碱草进一步被鹅绒委陵菜等匍匐茎杂类草和高原早熟禾和溚草等禾本科植物所代替,侵占了大面积生境,草场出现严重退化。

2.2不同种草种所占的份额

表2~4为不同放牧率下冷季草场主要21种植物种群的相对盖度、相对高度和相对频度。尽管冷季草场放牧在枯草季进行,但由于不同放牧率下各植物种群被牦牛采食的程度和耐牧性以及植物种群自身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和种间竞争等因素的差异,导致植物种群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变化。从表2~3可以看出,随着放牧率的增加,小嵩草和藏嵩草(K.tibetan)的盖度所占份额趋于增大,但它们的

文档评论(0)

139****94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