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青少年的“三德”教育
孩童时期的思想品行教育,应重仁德之心”的培养与化育,即德心”。德心”是为人立足社会之根基,用善意、纯粹、利他的发心对待周遭之事、之人、之物,必然收获斐然。
“德行”是实践,是以实际行动来抒发与表达自己的“仁德之心”,通过不断的经历与摸索,从而修缮自身的不足之处。德性”则高于前者之境界,通过学习与培养仁德之心”,加之所学、所悟“德心”的修行,达到“仁爱”之性格变化与形成,让所感、所言、所行皆符合“德”之标准。
青少年的成长教育,在意识层面需不断加深、加强三德”教育,以德养心”是良好社会人的必要之修,也是必修之课。吾辈逐圣贤之德行,唯克己复礼之始矣,只有严以修身,知书识礼,尊师敬长,才能德才兼备。德”,虽易知、易学,但拥有仁德之心”,实属不易。亦学、亦行、亦悟,才是良方秘药。若要达到知行合一心上善若水”之境界,是一项漫长的修行”过程,切记要慢,慢则快”,而快,则乱”。
德心”一一从仁德之心”到乐善好施”
“仁德”的高境界是:有尊重之心、有真诚之心、有利他之心、有宽恕之心、有博爱之心,只有达到五心”,才能到达仁德”的境界。然,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尊重之心需要见贤思齐的谦卑;真诚之心需要坦诚相待的态度;利他之心需要舍己为人的决心;宽恕之心需要海纳百川的气度;博爱之心需要兼济天下之胸怀。
“德心”是发心,是善念,将正确的、有意义的心念付诸行动,才是有价值的,所以家长、老师要从点滴来培育和引导孩子身体力行五心”,说给他听,做给他看,让他做做看,从方方面面循循善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言行举止自然受到父母的耳濡目染,所以家长的言传身教尤为重要。孩子在良好行为践行的过程中,能否持续坚持与更大提升,长辈的肯定与支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种行为与孩子的收获密不可分,紧密相连。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他们承担的义务与责任也可随之得到增加与提高。
晚晴名臣左宗棠的《发上等愿》中所述:“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告诫人们,发愿的重要性,这种高度决定了践行心愿过程中的努力程度与用心程度。故而,用正确方法启迪孩子仁德之心”,是一剂药引子,用的好,则身强力壮心一蹴而就”。
德行一一从知行合一到博施济众
心学大家王阳明先生在《传习录》中所述: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已知为始、已行为成,是知行合一最重要的修行。修行,即为做”,也可意作经历”,经历才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00后与10后要更多体验不好的经历,才会从过程中体会到深刻的感悟,这就是经历即修行”。德行”不是一朝一夕的践行,也不是刻意所为,它是常年累月、持之以恒、夙兴夜寐、殚智竭力的付出,是了无私心、不图回报的利他之行”。
“德行”是有规范的生活行为,一人行善,众人皆从,如何将知行合一”的能量传递、传播的更加广泛,是需要无时无刻地为孩子创造德行”的机会与平台,让他们享受到修行”之乐,感受到修行”之益。以此久而久之,仁德之行”便会在脑海与意识中根深蒂固,形成习惯化、思维固有化。当然,离博施济众”的高境界自然也就越来越近。有德行”,但并不一定有“德性”,德性是一种行为习惯,意识是坚定地,更是坚固的。而“德行”则可能是某一次、或某几天的断续能量行为。所以,三德”的学习,缺一不可,他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甚至是
-A-IH
唇亡齿寒。
“德行”的实践并不能完全体现出“德性”的本然,但“德行”教育对“德性”的养成是至关重要和密不可分的。
德性”一一从德才兼备”到厚德载物”
“德性”,是人道德品性的修养,是自然至诚之性,这种本性是经过了行为上的实践,加之正确思想的领悟与开悟,辅以贯彻始终的仁德之行”,长久养成的品德性格。它与前两者唇齿相依、脉脉相通。
德性”的养成是需要有前期良好的德心”德行”来做积淀,只有经历了心灵上的学习与认知,行为上的摸索与尝试,才能有正确的价值观、思想观、行为观。每一个年龄阶段都要进行自我修行”的总结,反省自我品行的行径路线,是否不偏不倚?
德心”重在教育、培养观念,德行”注重长辈监督、提醒与以身作则,而“德性”在于自身的领悟与坚如磐石的心念,是从内到外的生命生长的能量体系。照此推论,知行合一”也是基础沉淀,而能从知行合一”后的德才兼备”到达厚德载物”的境界,是需要长期锲而不舍的品德修行”。
君子慎独,孩子更应谨言慎行,虽童言无忌,但也不能是口无遮拦、信口开河,德心心德行心德性”的培养与教育,就是在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品德方向,夯实优秀的行为举措。青少年时期的品行教育,是在为成年后的职业生涯与社会交集做铺垫,是垫脚石,也是地基。若基本功大的扎实,则日后成长与发展会更加稳定,如若,德育”方面没能有良好的认知与切身经历,则可能会有跌宕起伏的人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