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知识点及练习题.docxVIP

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知识点及练习题.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1

PAGE2

13.《植树的牧羊人》知识点

一、作品梗概

本文选自绘本《植树的男人》,是作者于1953年应美国一本杂志专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约稿而写的。编辑收到这个让人震撼的故事后,调查得知在普罗旺斯山区的小镇巴农的养老院不曾存在过一位名叫布菲的人,稿件便被退了回去。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但主人公的精神鼓舞了很多人。

二、作者简介

让·乔诺(1895-1970),法国作家、电影编剧。其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1932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

三、字音词义

慷慨kāngkǎi:①充满正气,情绪激昂;②不吝惜。

废墟xū: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

坍tān塌: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

呼啸xiào: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张扬:把隐秘的或不必让众人知道的事情声张出去。

溜达:散步,闲走。

琢磨zuómo:思索,考虑。

微薄bó:微小单薄。

流淌tǎng:液体流动。

不毛之地:原指不生长庄稼的土地,后泛指荒凉贫瘠的土地。

刨páo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

沉默寡guǎ言:不声不响,很少说话。

四、主题概述

课文叙述了一位牧羊人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种树,使一个荒凉之地变成了适宜人类居住的美好家园的故事,赞颂了这位牧羊人执着的人生追求和勤劳善良、忠厚淳朴的高尚品格。

五、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概括牧羊人的崇高品质,总领全文,点明题旨。

第二部分(2-20):记叙了牧羊人艾力泽·布菲通过植树,使废墟变绿洲的伟大壮举。

第三部分(21):通过议论,揭示主题,表达对老人的赞美之情。

六、鉴赏品读

1.课文第①段运用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议论。在文章开头做精要的议论,用“慷慨无私,不图回报”“难得的好人”对下文出现的“牧羊人”这一人物形象进行高度的概括,起到了开宗明义、提挈全篇的作用。

2.“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的吼叫。”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有什么作用?

比喻。把“狂风呼啸”比作“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的吼叫”,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阿尔卑斯山地狂风肆虐、荒凉的特点,体现了当地生存环境的恶劣。

3.作者为何对所观察到的阿尔卑斯山地的景物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这里细致的景物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突出地展示了故事发生的环境最初的特征——荒凉,为下文故事的展开铺设大的背景环境。

4.第⑩段的“他停下……盖上泥土”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动作描写。通过“停”“戳”“放”“盖”等动词,生动形象地体现了牧羊人种橡子的娴熟动作和认真的特点。“轻轻地”写出了牧羊人的小心翼翼,仿佛在关照一个婴儿,体现出他的专注和认真。

5.文中插叙有关牧羊人三年来的生活及家庭情况有何作用?

插叙牧羊人三年来的生活及家庭情况,丰富了文章内容,便于读者全面了解牧羊人的生活及家庭背景,体现其生活的孤独和艰辛,展现其顽强的毅力和伟大的壮举。

6.如何理解“好想去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啊”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这句话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对给人类带来毁灭、灾害的战争的厌恶;另一方面表达了对牧羊人通过植树,给人们带来绿色、生气这一做法的赞美。

7.“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中“毁灭”和“创造”各指什么?

“毁灭”是指人类对这片土地的破坏;“创造”是指牧羊人在这片废墟上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植树的行为。

8.“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句中的“几乎”“从没”“只有”三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几乎”说明看望次数之多,充分表现了“我”对“这位植树的老人”的敬佩之情;“从没”充分体现了老人的坚强毅力和无私奉献精神;“只有”强调困难之大,间接赞美了老人的伟大壮举。

9.牧羊人的形象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艾力泽·布菲并不是一个真实的人物,而是作者虚构出来表达其理想的小说人物。

首先,他是一个普通人,创造了伟大的事业,以一己之力把不毛之地变成富裕的村庄,这是人类精神与肉体力量的体现。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运用这种力量,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就能改造恶劣的环境,为人类造福。这是作者的信念,通过艾力泽·布菲这个形象表现了出来。

其次,牧羊人始终默默无闻,不求名利和回报,人们享受到了他的赐予,却没有感觉到他的存在。因此,可以说他是一个具有奉献精神的人。

七、教材课后习题

一:课文按时间顺序,重点叙述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填写下表。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初遇牧羊人

一个人住在房子里;牧羊时种树;沉默寡言,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生活一丝不荷

毫无生趣;村落都成了废墟;环境恶劣

再见牧羊人

身体更矫健了,减少了羊群的数量,开始

文档评论(0)

聚好信息咨询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公司能够提供如下服务:办公文档整理、试卷、文档转换。

认证主体鹤壁市淇滨区聚好信息咨询服务部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0611MA40H8BL0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