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作文“严羽的诗论:学诗有三节”导写及范文.docxVIP

高考模拟作文“严羽的诗论:学诗有三节”导写及范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模拟作文“严羽的诗论:学诗有三节”导写及范文

【原题呈现】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写到:“学诗有三节:其初不识好恶,连篇累牍,肆笔而成;既识羞愧,始生畏缩,成之极难;及其透彻,则七纵八横,信手拈来,头头是道矣。”其大意是:学诗之人初期不识好坏,篇幅又长又累赘,放纵笔力写成;后来懂得羞愧,写诗开始畏畏缩缩,极难写出好诗;等到达写诗透彻的境界,则放纵诗境,信手拈来。

严羽的诗论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学习与生活的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漏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分析】

这里所说的“节”,即“阶段”,三节就是三个阶段。。学诗之初不识好坏,放纵笔力;后来生羞愧,难写出好诗;最终达到透彻之境。诚哉斯言,无论是学习写诗还是在其他领域,我们都需要在实践当中提高自我认知,然后不断奋进达到登堂入室的效果。

立意:

1.做足积累才有创新的资本。

2.起于模仿,立于原创,终于顿悟。

3.独立自主才是民族富强复兴之路。

【个人见解】

1、第一个阶段总结出

优点:大胆尝试,积累经验,提升感知力

缺点:不知好坏,放纵笔力,多而泛滥,无质量

2、第二个阶段总结出

优点:懂得好坏,懂得羞愧,懂的敬畏

缺点:畏畏缩缩,极难写出好诗

知道敬畏后要怎么做?要勇于改错,笃行不怠。不要自卑,化羞愧为动力。

3、第三阶段总结出:

透彻境界,放纵诗境,信手拈来。

前两个阶段是基础,才能达到第三个阶段

若是将前二个阶段的缺点作为分论点,应继续探讨该如何做避免这个缺点?这样讨论才有价值

最好是将每个阶段的优点作为分论点,这样可以直接延伸借鉴到其他领域,成为经验瑰宝。

【学生的问题】

1、三个阶段之间有梯度,不能将三个阶段直接凝练为一个词:如领悟,抛开材料谈逐步领悟的重要性;或者如循序渐进,抛开材料谈循序渐进的重要性

2、三个阶段各提炼出一个关键词,然后抛开材料,还有多论点的嫌疑。如第一阶段:尝试,第二阶段:坚持,第三阶段:透彻深入。

3、延伸到其他领域后,有点泛化,与材料不贴切。

如将第一阶段理解为:急于求成,大加批判,举例拔苗助长;第二阶段理解为畏惧使人畏葸不前,难以成功。举例凡尔纳连投十五家不被赏识,第十六家才被接受,加来道雄遇到理论上的障碍,没有畏惧,研究了粒子加速器证明理论;第三阶段:透彻深入使人洞察问题水到渠成。举例拳王阿里深入了解失败的原因—轻敌,使得他重新取得了胜利。

4、也有部分同学每个阶段提炼出一个关键词后,脱离材料,变成了相关的话题作文。

难点:理解材料不太难,难得是恰如其分的引申到其他领域。读书、做学问这些领域容易,其他领域都有难度。

【文章主体段落排布】

1、分论点1+引材料—解释第一阶段(境界)内涵:不懂法则,一腔热血,勇于尝试,积累经验+延伸到其他领域,谈这个阶段的重要性+回扣分论点

2、分论点2+引材料—解释第二阶段(境界)内涵:明白法则,知道羞愧,懂的敬畏,不敢轻易尝试+延伸到其他领域,谈这个阶段的重要性+怎么做,要继续坚持,不能放弃+回扣分论点

3、分论点3+引材料—解释第三阶段(境界)内涵:经历前两个阶段后,懂的法则,懂的敬畏,达到了透彻境界,信手拈来+延伸的其他领域,谈前两个阶段与最后一个阶段的关系+回扣分论点

【分论点示例】

1.桃时杏日不争浓,叶帐阳成始放红。做学问,我辈青年当广开视野,不拘泥一书一法。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获真知,我辈青年当心存敬畏,明理守正。

剑气纵横三万里,一刃光寒十九州。练本领,我辈青年自当高屋建瓴、目无全牛、登堂入室。

2.初识境界之高,泛听而繁事。

再觉意境之妙,已悟而精事。

终悟心境之深,透悟而彻事解。

3.第一阶段,无知者无畏,放荡不羁观万物。

第二阶段,知惑又欲奋进,脚踏实地向前进。

第三个阶段,恍如又隔世,守得云开见月明。

【优秀范文】

初学放纵,再学畏缩,终达透彻

严羽在《沧浪诗话》将学诗分成初期肆意创作,中期羞愧畏缩与后期极其透彻三个境界。我们学习新事物都要经历这三个阶段,只有经历了前期与中期的磨砺,最终才能达到透彻之境界。

初期时的肆意创作,勇于尝试,为中期再学而知章法奠定了基础。

初学放纵,难成好文。“其初不识好恶,连篇累牍,肆笔而成”,初学诗时,不识好恶,不识章法,不懂规矩,往往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只凭着一腔热情,一首一首纵情创作,虽然“肆笔而成”,然而终究连篇累牍,难成好文。即便如此,初期时的肆意创作也是极其有意义的,为后来再学而知章法奠定了基础。我们在刚开始学习写作时,老师也总是鼓励我们多观察、多动笔、多尝试,写多了便慢慢得其法。人非生而知之者,凡事都是从不知到知。只有勇于尝试,勤加练习,最后才能识别好坏,进入更高

文档评论(0)

132****86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6010126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