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萧后墓出土发钗材料与工艺初步研究.docVIP

隋炀帝萧后墓出土发钗材料与工艺初步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隋炀帝萧后墓出土发钗材料与工艺初步研究

0引言

2012年12月~2013年11月间,“扬州曹庄隋唐墓葬联合考古队”在扬州市西湖镇司徒村曹庄发掘了两座古代砖室墓[1]。随后的考古发掘与研究表明,编号M1的墓葬是隋炀帝墓,编号M2的墓葬是萧后墓。本研究检测分析与研究的12支发钗就出土于萧后墓,其原始位置与墓室东南部萧后礼冠放置在一起。

萧后墓出土的这组发钗共12支,其中在扬州曹庄的考古发掘现场提取8支,在西安实验室提取4支。由于长期埋藏地下以及土壤中有害成分的影响,12支发钗遭到严重腐蚀,或残或断,表面被土锈覆盖,均不完整,部分发钗局部发生变形,本体保存状况极差。

12支发钗按照结构特征可分为两式。

Ⅰ式:11支。形制相同,长约13cm左右,呈U形,钗首为弧形单首。仅钗首处有纹饰,钗脚为素面。主体纹饰为掐丝镶嵌莲花纹,地纹为珠子组成。

Ⅱ式:1支。编号47-10,长约30cm左右,呈U形。主体纹饰为掐丝镶嵌纹饰,地纹为珠子组成。钗脚三分之二以上部分满布纹饰,发钗长度二分之一处有一花瓣状结构连接于两只钗脚之间。

12支发钗基本信息见表1~2。

注:12支发钗均有不同程度残损,长度、宽度、高度测量数据均为约略数据。-:钗头严重残损导致无法测量。

1检测

鉴于这组发钗保存状况极差以及发钗较高的研究价值,本研究主要采用无损、微损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相关科学检测与分析研究,包括显微观察、X光探测、扫描电镜能谱、显微红外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激光拉曼等方法以明确发钗的结构、材料与加工工艺,镶嵌物等装饰材料属性等。主要内容如下:

通过X光探测技术,揭示发钗的结构、纹饰特征等;通过显微观察(包括扫描电镜),获取发钗表面纹饰及其镶嵌物细部特点、工艺特征等相关信息;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和X射线荧光光谱,对残断部位进行全面无损的观察与分析,以获取相关发钗及其镶嵌物的材料属性信息;用显微红外光谱、激光拉曼光谱对发钗表面镶嵌物等装饰材料进行检测与分析,试图解决镶嵌物及填充物的材质、工艺等相关问题。

1.1X光探测分析

本实验所用X光检测设备为意大利Gilardoni公司生产的X光探伤仪,其型号ART-GIL350/6,工作电压为95~350kV,最大电流5mA。对12支发钗全部进行了X光探查,目的在于获取其结构特征、保存状况等相关信息。编号FC-2发钗的X光图像见图1,编号47-10发钗的X光图像见图2。

1.2光学显微镜观察

1.2.1昊视KH-7700型光学高清显微镜观察研究发现十二支发钗共分两个类型:

Ⅰ式:十一支,呈U形,钗首两面满布纹饰,两只钗脚素面。钗首与钗脚连接处、钗脚侧面在显微镜下可见接缝痕迹。

Ⅱ式:一支,呈U形,形制略区别于Ⅰ式(图3~7)。

1.2.2金相光学显微分析鉴于这组发钗的珍贵性,本研究仅选取(47-6,47-10)两支钗的自然残断本体作为包埋处理,进行本体金相显微分析。结果见图8~13。

仪器型号:ZEISSSKOPA1型光学显微镜。观察方式:明场。放大倍数:100倍、50倍。采集相机:AxioncanMRC5。孔径光阑:0.6。浸蚀剂:HCl-FeCl3-C2H5OH,浸蚀时间:3s。

1.3扫描电镜能谱分析

电镜照片可见47-10发钗表面鎏金层,能谱分析数据显示发钗基体主元素为铜,铜含量54.7%(图14),同时含有少量金及硫元素。说明发钗基体为纯铜,外表面存在鎏金层(图15),放大47-6钗脚结合缝隙处的鎏金层,可见鎏金处理时鎏金进入接缝的痕迹(图16),能谱分析发现此处汞元素含量4.4%。电镜形貌测出发钗的基体厚度约为1mm,鎏金层厚度约1~2μm。测萧后发钗47-10珠子为鎏金铜珠(图17)(珠子内芯铜含量58.0%,其余为C、O元素等)。珠子表面含金79.1%,银2.3%,其余为C、O元素等(图18)。珠子的平均直径约在200~500μm(图19)。测47-10发钗掐丝工艺所用的丝为鎏金铜丝(图20),铜丝横截面内部含大量铜元素(金属丝内芯铜含量26.4%,其余为C、O等),表面层检测到金元素。对47-2、47-8、47-10号三支发钗的鎏金铜丝测量,宽度约在200~800μm(图21)。

镶嵌物下层物质分析:以47-10号发钗为例,发钗一处镶嵌物脱落,扫描电镜元素分析脱落镶嵌物下层含大量金元素(图22),金含量为86.7%,其余为少量的Ag、Cu元素。

1.4显微红外分析

仪器型号:NicoletiN10FI-IRMicroscope美国ThermoFisher公司。

样品处理:取少许样品置于BaF2窗片上,红外测试(iN10,MCT/A检测器,透射,BaF2片为背景)。

12支钗中有5支发现纤维物质,这5支分别为FC-1、FC-3、47-6、47-7、47-10号发钗。5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