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一座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
01历史灌区背景管理目录030204
05枢纽人文环境工程构成目录0706
根本信息公元前256年,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率众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都江堰市西侧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该大型水利工程现存依旧在灌溉田畴,是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其以年代久、无坝引水为特征,是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这项工程主要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局部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鱼嘴分水堤四六分水〕、自动排沙〔鱼嘴分水堤二八分沙〕、控制进水流量〔宝瓶口与飞沙堰〕等问题,消除了水患。1998年灌溉面积到达66.87万公顷,灌溉区域已达40余县。人们为了纪念李冰父子,建了一座李冰父子庙,称为二王庙。2018年,都江堰水利工程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历史
事件由来历史
由来秦蜀郡太守李冰建堰初期,都江堰名称叫“湔堋〞,这是因为都江堰旁的玉垒山,秦汉以前叫“湔山〞,而那时都江堰周围的主要居住民族是氐羌人,他们把堰叫做“堋〞,所以都江堰就叫“湔堋〞。三国蜀汉时期,都江堰地区设置都安县,因县得名,都江堰称“都安堰〞。同时,又叫“金堤〞,这是突出鱼嘴分水堤的作用,用堤代堰作名称。唐代,都江堰改称为“楗尾堰〞。因为当时用以筑堤的材料和方法,主要是“破竹为笼,圆径三尺,以石实中,累而壅水〞,即用竹笼装石,称为“楗尾〞。直到宋代,在宋史中,才第一次提到都江堰:“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决江遏水,以灌数郡田。〞关于都江这一名称的来源,《蜀水考》说:“府河,一名成都江,有二源,即郫江,流江也。〞流江是检江的另一种称呼,成都平原上的府河即郫江,南河即检江,它们的上游,就是都江堰内江分流的柏条河和走马河。《括地志》说:“都江即成都江〞。从宋代开始,把整个都江堰水利系统的工程概括起来,叫都江堰,才较为准确地代表了整个水利工程系统,一直沿用至今。?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在位期间,蜀郡郡守李冰率领蜀地各族人民创立了都江堰这项千古不朽的水利工程。
事件司马迁考察都江堰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司马迁奉命出使西南时,实地考察了都江堰。他在《史记·河渠书》中记载了李冰创立都江堰的功绩。后人在其西瞻蜀之岷山及离堆处建西瞻亭、西瞻堂以示纪念。?诸葛亮设兵护堰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北征,以都江堰为农业之根本、国家经济开展的重要支柱,征集兵丁1200人加以守护,并设专职堰官进行经常性的管理维护,开以后历代设专职水利官员管理都江堰之先河。?张陵传道青城山东汉顺帝时〔公元126~144年〕,张陵从洛阳越秦岭到鹤鸣山修道,汉安二年〔公元143年〕七月一日,率弟子来青城山结茅传道。张陵在青城一带山区传道13年,汉桓帝永寿二年〔公元156年〕在青城山羽化,葬第三混元顶。青城山成为天师道的发祥地,常道观被称为“仙都众奥之妙,福地会昌之域,张天师羽化处焉〞。历代龙虎山的天师多来青城山朝拜祖庭,为汉天师张陵扫墓。在天师洞旁有一颗古银杏树,要七八个个大汉才能把它围住,在四川省乃至全国的极其罕见,据说这个古银杏树是张陵亲手种的。
背景
背景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在古代是一个水旱灾害十分严重的地方。李白在《蜀道难》这篇著名的诗歌中“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人或成鱼鳖〞的感慨和惨状,就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这种状况是由岷江和成都平原“恶劣〞的自然条件造成的。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一大支流,流经的四川盆地西部是中国多雨地区。发源于四川与甘肃交界的岷山南麓,分为东源和西源,东源出自弓杠岭,西源出自郎架岭。两源在松潘境内漳腊的无坝集合。向南流经四川省的松潘县、都江堰市、乐山市,在宜宾市汇入长江。全长793公里,流域面积133,500平方公里。平均坡度4.83‰,总水量年均150亿m3左右。岷江发源于岷山弓杠岭和郎架岭,全长735公里,流域面积14万平方公里;全河落差3560米,水力资源1300多万千瓦。岷江是长江上游水量最大的一条支流,都江堰以上为上游,以漂木、水力发电为主;都江堰市至乐山段为中游,流经成都平原地区,与沱江水系及众多人工河一起组成都江堰灌区;乐山以下为下游,以航运为主。岷江有大小支流90余条,上游有黑水河、杂谷脑河;中游有都江堰灌区的黑石河、金马河、江安河、走马河、柏条河、蒲阳河等;下游有青衣江、大渡河、马边河、越溪河等。主要水源来自山势险峻的右岸,大的支流都是由右岸山间岭隙溢出,雨量主要集中在雨季,所以岷江之水涨落迅猛,水势湍急。
灌区
灌区都江堰水渠都江堰是由渠首枢纽、灌区各级引水渠道,各类工程建筑物和大中小型水库和塘堰等所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工程系统,担负着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7市〔地〕36县〔市、区〕1003万余亩农田的灌溉、成都市50多家重点企业和城市生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