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临床运用中医“治未病”的心得和实践体会
摘要】随着世界医学的逐渐发展,当前医学的趋势慢慢由疾病医学逐渐向健康医学转变。世界卫生组织(WHO)明确给健康下了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处于完全的完满状态。而传统中医治未病〃思想恰好契合,本文就临床运用中医治未病〃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治未病;中医;临床;辩证【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6)3-0216-02
《皇帝内经》的中医治未病〃理论,如今作为一种思维方法来认识,它能指导临床诊疗中对病程转变、病症转归、病位分析的把握,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是一种具有很高很实用价值的临床思维方法,是一种高度体现中医治疗特色的诊疗模式,是中医整体观的具体应用。
1治未病论述“治未病〃是针对个人整体功能状态,在病前、病中、病后三个阶段,预防疾病的“生、成、发、传、复〃五个因素组成的风险的发生、发展及变化,即预防“病前病,病中病,病后病〃和治疗“已病”[1-3]。服务对象是针对“未病〃之人,一是身体健康,无异常指标,需保持最佳状态者;二是体质偏颇有疾病倾向者;三是自觉症状明显,但理化指标暂时无异常者;四是理化指标处于临界值,但尚未达到疾病诊断标准者,即疾病的易患人群;五是慢性病稳定期需延缓发展,预防并发症者;六是病已痊愈,但需预防复发者,或者大病初愈、大手术之后身体仍旧虚弱,需进一步调养康复者。
2治未病实践本人在临床跟江阴中医院袁士良主任中医师抄方实践和自己的工作经验中,应用治未病法治疗多个病案,比较典型的介绍如下:一、泄泻(五更泻)吴某,男,29岁,已婚,江阴澄江镇首诊(2009-11-03)晨泻反复发作3年,伴体虚乏力。3年前患腹泻,服用氟哌酸、黄连素等缓解,症状反复。以后逐渐形成晨醒即腹痛急促如厕泻1-2次。并感体力日虚,畏寒乏力,胃纳欠佳,消瘦。肠镜等多种检查未见异常,服用多种西药症状初起有效但易反复,求治与余。舌淡,苔白,脉沉细弱。本病中医诊断为泄泻(五更泻),辩证为脾肾阳虚证。治拟温补脾肾。拟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
制苍术10克生白术10克淡干姜5克云茯苓15克补骨脂10克肉豆蔻6克五味子6克吴茱萸3克川连3克煨木香10克熟附片3克潞党参10克炙甘草6克(7剂水煎服)一诊(2009-11-10)较前略有好转,胃纳转好,舌苔薄白腻。
药力未及,加大温补脾肾。
上方淡干姜改为9克熟附片改为6克。(7剂水煎服)二诊(2009-11-17)服药12剂,症状见效,晨起已无腹痛,大便上午仍2次,尚成形。体力较好,食欲渐增。舌苔渐化。效不更方。上方续服14剂三诊(2009-12-05)诸症好转,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脾胃虚弱,脾阳不足。
11-03日方减熟附片、煨木香、制苍术,加淮山药30克。(14剂水煎服)四诊(2009-12-20)诸症尽减,中成药调理。
早中服用参苓白术散,晚服金匮肾气丸。
按语:晨醒即腹痛急促如厕泄泻,即所谓五更泻、鸡鸣泻。中医文献均论述为肾虚之候,谓之命门火衰”。治宜温补肾阳,四神丸主之。缘以肾者胃之关”,关门不固,气随泻去,气去则阳衰,寒从中生。然泄泻无不与脾胃相关,不独温肾,本病舌淡苔厚腻,胃纳欠佳,亦应温补脾胃,此中体现治未病之治肾不忘脾胃。本病易反复,故用早、中服用参苓白术散,晚服金匮肾气丸调治,此谓治未
病之“愈后防复〃。
二、郁症王某,女33岁,已婚,江阴澄江镇首诊(2013-08-16)郁郁寡欢,胸闷,夜寐易醒,苔薄黄,舌质偏红。本病中医诊断为郁症,中医辨证为肝郁气滞。方用逍遥散、越鞠丸加减。
当归10克赤芍10克白芍19克柴胡6克陈皮6克茯苓15克白术10克生甘草6克薄荷6克(后下)制香附10克焦栀子10克佛手6克生麦芽10克炒谷芽10克川芎6克(10剂水煎服)二诊(2013-08-29)药后症减,夜寐尚差,苔薄舌质偏红,脉濡。
上方加郁金10克夜交藤30克(10剂水煎服)按语:郁病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胸胁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症。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是治疗郁病的基本原则。本病患者郁症,辩证为肝郁气滞,气郁化火,故以逍遥散疏肝,而根据治未病学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必先实脾”,所以疏肝不忘加健脾开胃之茯苓,白术,陈皮等。袁帅另外指点:对于实证,首当理气开郁,并应根据是否兼有血瘀、痰结、湿滞、食积等而分别采用活血、降火、祛痰、化湿、消失等法。
充分体现了治未病之核心思想,不仅治未安之地,还兼顾治疗。本案方中香附行气,焦栀子降火,佛手健脾化湿,川芎活血,炒谷芽、生麦芽消食、生麦芽亦能疏肝解郁。
3讨论本人在临床实践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