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展现时代缩影探索自身风格——台湾青春爱情片的发展转型过程探析
青春爱情电影展现的是发生在年轻人之间的爱情故事。这一类型的影片往往不单单体现爱情,而是同样伴随着年轻人心理和生理的成长。从70年代起,台湾青春爱情片就开始塑造台湾青年的形象,而在特殊时期,青春爱情电影也成为台湾一个时代的缩影。青春时期美好而又残酷的爱情可谓是人们一生中最为难忘的感情经历,而书写这些情感的台湾青春电影也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进步与转型,用一种独属于台湾艺术风格的方式展现着台湾青年人的情感。
一、台湾青春爱情片的转型脉络
(一)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商业繁荣的爱国宣政时期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台湾电影正处于黄金时期的末尾,由于这一时期台湾商业快速繁荣,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加之柔性电影政策的推出,使台湾电影行业积极发展爱国宣政电影。意识形态的不断确立使台湾民众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开始渴望安逸浪漫的生活,于是琼瑶电影再次被搬上银幕。高富帅男主和甜美善良温柔的女主,童话故事般的邂逅、冲突和结尾,极具理想化的恋爱,都是琼瑶电影吸引众多观众的原因。而这些男男女女多半是渴望爱情与自由的年轻人,他们希望突破现实的束缚,寻找完美的爱情。这一时期,《烟雨濛濛》(1965)、《彩云飞》(1973)、《一帘幽梦》(1974)、《一颗红豆》(1979)等,都是琼瑶爱情电影的代表作。影片中的女子或天真、或娇俏、或善良、或倔强,使琼瑶电影不仅在女性之间流行,在男性之间也广受好评。
但琼瑶电影的流行也使这一时期的台湾青春爱情片弥漫着些许男权的思想。其影片对于女性形象的高度关注和女性性格的完美打造,对于“郎才女貌”的过分追求,和对女性纯感性思维的刻画,使故事中的女主人公完全像是为了依附于男性而存在的①。在《烟雨濛濛》中,依萍为了报复与父亲反抗、抢夺妹妹茹萍的男朋友何书桓,但却与深情的书桓坠入爱河,最后历经波折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从这个方面来看,依萍的行动动机完全是围绕两个男人——父亲和何书桓进行的。而这样的逻辑模式在琼瑶的其他影片中也可以窥见。
当然,这一时期还有李行导演的《海韵》(1974)等以爱情为主线的青春片,但总的来说,这一时期仍以琼瑶电影为代表,其青春爱情片展现的主要是青春时期的反叛,同时编织了大量的浪漫爱情情节,满足观众对于戏剧童话式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二)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新电影时期的突破式青春爱情
这一时期的台湾电影行业环境相对宽松,为台湾青春爱情电影的发展提供了发育与成长的沃土。这一时期的电影人受法国电影新浪潮的影响,对电影的艺术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追求,因此长镜头和严谨的构图也是此时台湾电影的主要特征之一。
在情感方面,这一时期的电影人渴望突破琼瑶式的小清新爱情模式,更加追求自我的风格,在描绘青春爱情的同时也希望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批判,“青春残酷物语”式的青春爱情应运而生。同时,女性主义也在潜移默化之中登上了电影的舞台。女性的成长与爱情的选择不再像琼瑶电影时期那样由男性主导与影响,而是开始自己掌握转变情感生活的权力。《恋恋风尘》(1987)等就是这一时代下的产物。
不难看出,这一时期,台湾青春爱情片逐渐走向深刻与成熟。不再一味追求“甜美”和“虐恋”,而是更贴合实际,符合时代的背景,在表现浪漫爱情的同时又带有阴郁的悲情色彩,由此展现年轻人艰涩挣扎的成长过程。
90年代,好莱坞爆米花电影的进入使台湾电影业的发展逐渐走向衰落,青春爱情片也在这样的环境下走向低谷。“台湾新新电影”潮流的开始,使台湾电影业重新振兴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由于过分的艺术追求,“接地气”的台湾电影越来越少,新一代电影人为了参与国际大奖的评选逐渐忽视了大众审美与文化追求,最终票房惨淡。也正是由于这样的教训,台湾电影人开始对电影创作进行反思,为之后台湾青春爱情片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商业经验和电影语言艺术层面的指导。
(三)21世纪:商业化辉煌与多样化情感(同性情感等)
21世纪,一部《蓝色大门》(2002)冲破了90年代对于电影“艺术”与“商业”的迷雾,让20世纪台湾青春爱情片刮起了一股不同以往的清新之风。在获得票房成功的同时,带来的是一种新式的台湾青春爱情风格。
《蓝色大门》的成功,带动了台湾青春爱情片的蓬勃发展。2006年的《盛夏光年》讲述的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正行和守恒与好朋友佳慧之间的复杂又苦涩的爱情故事,友情、爱情都在这部电影里得到展现;2007年陈映蓉导演的《十七岁的天空》讲述了来自农村的17岁少年周小天和建筑师白铁男两个男性之间青涩的爱情故事。之后的《不能说的秘密》《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听说》《女朋友,男朋友》《花吃了那个女孩》以及在大陆热播的《我的少女时代》等,都是同样清新风格的青春爱情片。
在镜头方面,这一时期的青春爱情片不再钟情于长镜头和严谨的构图,而是紧跟台湾社会流行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