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仇叙事下的女性独立困境——以琼瑶《烟雨濛濛》中陆依萍遭际为考察.docVIP

复仇叙事下的女性独立困境——以琼瑶《烟雨濛濛》中陆依萍遭际为考察.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复仇叙事下的女性独立困境——以琼瑶《烟雨濛濛》中陆依萍遭际为考察

作为琼瑶早期小说代表作,《烟雨濛濛》采用固定内聚焦视角来讲述陆府庶女陆依萍(“我”)采取一系列极端行径向其父亲及雪姨一家疯狂复仇的故事,同时也生动地展现了陆依萍复仇的矛盾心理与独立困境。“复仇的故事一直以人性最隐秘的内在行为动机为轴心,以最难以驯服的个体意志为经纬演绎着对人生、人性、命运以及痛苦的灵魂和坚忍的意志的体验和抗争。”[1]142《烟雨濛濛》的复仇叙事,不同于中国传统社会的血亲复仇,它“源自古希腊的西方文化精神看重个体价值的自我确证意识,倡扬以荣誉、尊严和权利为内核的人道关怀”[2]118,突破了儒家义理的规制,孕育着追求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女性灵魂。在这一复仇叙事模式下,“被逐出家门”和“求职失败”的遭际严重损害了陆依萍的自尊心,特定的社会漂泊感催化了她的复仇情绪。于是,她试图通过政治和文化上的突围来实现对原有伦理秩序的破坏,争取独立,以此寻求心理平衡。遗憾的是,她受制于偏激的个体复仇义理,导致突围失败,陷入独立困境。

一、社会催化:被迫“走出家门”的漂泊感

作为第一代离开大陆来到台湾的外省人,琼瑶怀有强烈的原乡情结,对远在大陆的家乡、对儿时的生活充满眷念。作为亲历者,琼瑶在小说中不自觉流露出漂泊意识,并由同叙述者“我”(陆依萍)来讲述,以传达一种以自我为主体的社会认知。《烟雨濛濛》中,陆依萍是随着陆府自东北迁往台湾的。对于打小在大陆生活的她来说,台湾是一个异地,是一个全然陌生的环境,被迫“走出家门”之后,她迫于现状去适应它,漂泊感油然而生。

对陆依萍而言,在台湾的“家”(陆府)寄托着她对东北故乡的情感记忆。被赶出陆府之后,她的内心不由得产生一种漂泊感,而且因身处异地他乡而愈发强烈。小说中多处可见陆依萍以“那里”的叫法替代“家”,个中缘由不言自明。在小说开头,陆依萍就以内心自白的形式发疑,道出了对自己身份的困惑:“陆寓!这是姓陆的人的家!这是陆振华的家!那么,我该是属于这门内的人呢,还是属于这门外的人呢?”[3]3一连串感叹号和问号,将一种愤怒而无奈的情绪强烈地勾勒出来。此外,小说以外部闪回的方式对陆依萍被赶出陆府之前的生活作了说明,更渲染了现时的落魄漂泊处境。陆依萍与母亲住在台湾的贫民区,生活拮据,旧物什经常会勾起她对“家”的回忆,“这张虎皮是从北方带出来的……只有从这张虎皮上,可以看出我们以前有过的那段奢华富贵的生活。”[3]20在外人面前,陆依萍从不以陆振华女儿自居,“他并不爱我,我是个被逐出门的女儿”。[3]68其实,她的赌气话语弥漫着失去身份认同的悲愤,她的脆弱内心渴求着“家”的滋养,而倔强和尊严却让她与“家”渐行渐远。

此外,陆依萍迫于生计,走出家门求职面试,可残酷的现实中止了她自主维系生活的念想。“从50年代起,台湾在接受美国政府的政治护佑及经济援助的同时,通过教育体制的美国化改革和西方文化的强力渗透,使得台湾的思想文化日益出现强烈的西方色彩。”[4]34320世纪60年代,狂躁的美国文化很大程度上已经占据台湾新一代人民的精神物质空间,讲求物欲享受的现代奢靡风气盛行。只有高中学历的她,在面试中饱受歧视,想找一份体面正经的工作很是艰难。小说采用等述的方式详细地描绘陆依萍求职面试的经过,显得客观逼真,由此可以想象当时的社会状况。她原本想去一家私人医院面试护士,门口的破烂招牌“专治:花柳、淋病、下疳、阳萎、早泄”[3]21以及“招见习护士一名,能吃苦耐劳者,学历不拘”[3]21的红条子使她望而却步。之后她去了一家杂志社面试,看着“东南杂志社”五个大字很是气派,满心以为这次会是正经企业。不料这家杂志社做的是偷鸡摸狗的行当,靠拼接剪辑其他出版刊物的内容与插图营生,追求香艳刺激的阅读感受,一贯抵触抄袭的她婉言谢绝了。最后,陆依萍面试的是一家开舞厅的公司,负责招聘的男办事员相中了她的相貌身段,以每月两三千块的高薪试图招纳她为新开业舞厅的舞女。即便她此刻囊中羞涩,衣食堪忧,但女性的道德底线俨然冲淡了金钱的欲望,结果还是谢绝了,求职以失败告终。

总而言之,陆依萍被迫“走出家门”,这一方面是表明被父亲赶出陆府,离开了象征故乡的地域空间;一方面是被迫走出家庭面试求职,以女性身份谋求生存。恶劣的社会环境造就了陆依萍的漂泊处境,也催化了她的复仇情绪,促使她急切寻求政治和文化上的突围。

二、政治突围:反抗封建父权的两难性

“20世纪60年代台湾的社会环境是十分封闭的,家庭为社会的根基,强调父权和几代人的聚居是当时的台湾家庭的特征。”[5]110琼瑶将《烟雨濛濛》的故事背景设置在20世纪60年代的台湾,既奠定了封建父权色彩的政治基调,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陆依萍的复仇动机。在中国封建父权制下,女人始终处于受支配地位,她们既没有财产继承权,也没有参政权,被礼法束缚在闺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