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02T63—2023稻田主要害虫监测技术规范.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65.020

CCSB16

3402

芜湖市地方标准

DB3402/T63—2023

稻田主要害虫监测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monitoringmajorpestsinricefields

2023-12-18发布

2024-01-01实施

芜湖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芜湖青弋江种业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芜湖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芜湖青弋江种业有限公司、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阴海关综合技术服务中心、安徽省紫云英产业协会、南陵县紫云英产业协会、南陵县种植业服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汪玮、朱国萍、孙洋、王旭、韩阳春、任平、姜斌、谭小娟、高轩、郭圣辉、蒋立平、朱咏萍、程诚、高毛健、黄谊、丁建英、朱玲、李敏、郭明宝。

稻田主要害虫监测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稻田主要害虫的监测对象、监测周期、监测方法、鉴定统计及危害等级评定。本文件适用于对稻田主要害虫进行监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792—2009水稻二化螟测报调查规范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监测对象

稻田主要害虫分为咀嚼式口器和刺吸式口器两大类。咀嚼式口器类有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大螟等;刺吸式口器有稻蓟马、灰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其形态特性及危害见附录A。

5监测周期

5.1从水稻播种到成熟收割,每隔15天调查一次发生量,各地根据气候条件和不同品种水稻成熟时期适当调整监测时期和频次。

5.2在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大螟、稻飞虱等稻田虫害有爆发趋势时,应增加调查点次和调查频率。

6监测方法

6.1调查田块确定

按GB/T15792—2009中3.2.1的规定选取调查田块。对于迁飞性较强的稻田害虫监测,应当增加调查田块的数量。

6.2幼虫监测

6.2.1踏查法

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在每个调查田块利用五点取样法进行取样,每块田取样点5个,每个点选取区域2m×2m并进行编号,测查每个样方中受害植株的数目和幼虫的数目并记录,记录表见附录B。

标引序号说明:

1——树;

2——固定桩;

3——绳索;

4——马来氏网标本瓶。

图1马来氏网装置

6.3.1.3每年调查时应更换新的马来氏网。每收集一次样品应更换新的马来氏网标本瓶,瓶内无水乙醇持有量应保持在2/3以上。

6.3.1.4每隔15天收集一次样品,样品的保存参照6.2.2执行。

6.3.2灯诱法

6.3.2.1每个调查田块设置两个引诱灯装置。引诱灯装置应安装在四周开阔、无遮挡的地段,与其他诱捕设备的间距不应低于200m,并应设置安全用电标识。

6.3.2.2设置1台20W黑光灯或200W白炽灯,灯管下端与地表垂直距离为1.5m,上方设置太阳能板,下方装集虫漏斗,其结构见图2。

式中:

K,每个田块累计幼虫密度;L查得累计幼虫数;

S每个田块稻丛总数;

M,调查水稻丛数。

…………

(1)

8.1.3当地加权平均累计幼虫密度计算公式:

Kg=E(LR·P) (2)

式中:

K?当地平均幼虫密度;

Ly田块平均每m2幼虫密度;

R——田块对应的面积百分率。

8.2成虫数量

8.2.1按所有调查田块分别采用单次马来氏网法、灯诱法获得单一害虫成虫数量之和计算该种害虫成虫总数。

8.2.2马来氏网法获得的种群数量计算公式如下:

KC=··························································(3)

式中:

——马来氏网法监测获得的种群数量,单位为头;

LC——所有调查田块设置的马来氏网收集的单一害虫的累计数量,单位为头;SC——所有调查田块设置的马来氏网个数,为无量纲。

8.2.3灯诱法获得的

文档评论(0)

std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