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6年级教案--寻找过渡句.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教学内容

文章中心句与过渡句

文章的中心句,是指能概括全文中心意思的句子

在分析文章的层次,理解文章的内容时,如果能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并能准确地把握它,分析起来

就不感到困难了。那么,怎样才能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呢?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从开头段中找。

有些文章一开头就直截了当地点明了中心。这种方法重在“开篇点题”。如《詹天佑》一文的开头: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再如《桂林山水》一文的开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这样的开头,就开门见山地点明了中心,起到了统领全文的作用,其中心意思也就不难捕捉到。

二、从结尾段找。

文章的结尾方式各不相同,往往总结性的结尾常见中心句,它在对全文加以总结的同时,点明了中

心。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的结尾:“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

大的宝库。”这些字眼在篇末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从过渡段中找。

有些文章的过渡段既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又点明了中心。这种方法重在“因势利导”。如《赵

州桥》一课,第二自然段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讲赵州桥雄伟,第三段讲它外形美观,在这两段中间有个

过渡句:“赵州桥不但雄伟,而且美观。”这个过渡句实际上就是全文的中心。

四、从作者的议论或抒情中找。

-可编辑修改-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丹青不知老将至,贫贱于我如浮云。——杜甫

在文章中,作者往往通过议论或抒情来点明中心。如《小站》一文中:“这喷泉,这杏花,给路口

带来了温暖的春意。”这一抒情性的语句,实际上写的是“小站的工作人员给广大旅客带来了春天般的

温暖”这一中心。再如《一夜的工作》一文中,作者感慨地说:“……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这一

简短的的抒情,便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练习

⒈陈毅从小就刻苦练习毛笔字。那时候的小学生一定要练习毛笔字。陈毅除了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

作业外,还主动给自己增加了任务——每天写一百个大字、二百个小字。

⒉清晨,我来到南京长江大桥。今天的天气格外好,万里碧空飘着朵朵白云。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

显得十分壮丽。波涛滚滚的江水中,九个巨大的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正桥连着二十二孔引桥,仿佛一

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桥上,行人车辆穿梭似的来来往往。

⒊春天来了。春风轻轻地吹,春雨细细地下。小草儿钻出泥土,鹅黄的树叶儿从枝头伸出脑袋,桃

花纷纷绽开笑脸。春天真美啊!

过渡句

文章中用一定词句和段落,提示前后意思之间的联系,使它们有机联系起来,自然而然地由上文转入

下文,这就是过渡.

过渡句就是联接上下文,由一个问题过渡到另一个问题的句子.这样的句子往往出现在段落末尾或段

落开头,有时也独立成一段.内容上这个句子和上下两段都有联系.所以判断时可以根据位置,也可以根据

内容,最好还是根据内容判断.

常见的过渡方式有下面几种:

1.用小标题过渡.

2.用一个句子过渡,承上启下.

3.用承上启下的过渡段落.

3.用关联词过渡.(通常是表示转折的关联词为多)

-可编辑修改-

我尽一杯,与君发三愿:一愿世清平,二愿身强健,三愿临老头,数与君相见。——《白居易》

丹青不知老将至,贫贱于我如浮云。——杜甫

4.用提示句过渡.

5.用表示时间或空间的词语过渡.

在读文章时能理解过渡句、段,就能对文章理解得更加透彻,过渡段,能使文章结构完整,逻辑严

密;有的还富有文采,使文章情意绵绵,具有强化表达之效果。

如第九册《再见了,亲人》一文中“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这是作者在中朝两国军

民依依惜别时的感受。是眷念,是期望。就是这一过渡句贯穿全文,这种过度叫“连贯式”过渡。

还有“承接式”过渡,如第九册《蟋蟀的住宅》,在介绍了住宅特点以后写了一个过渡:“蟋蟀怎么会

有建住宅的才能呢?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它的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