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从古典文学中的渔父意象解读古代文人的“隐逸情
结”渔夫意象
一渔父意象的溯源与成型
中国文化意义上最早的渔父形象应该是《楚辞》中那个唱着“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渔父和《庄子》里那个跟孔子辩论的渔父。《楚辞》中的渔父,是隐逸的象征。而《庄子》塑造的渔父,“其本质特点并不是隐逸者,而是有道者、至德者和道家思想的布道者”。然而,二者又是统一的,“统一在对自由、恬淡、宁静、完满生命的追求之中,统一在儒道思想兼济的隐逸者身上,统一在仕隐矛盾最终得以平衡的人生寄托之中”。
继《楚辞》和《庄子》之后,以渔父为主题的诗词不断涌现,魏晋南北朝时期已较多出现,但当时更多的是借渔谈玄。唐代佛学兴盛,隐逸之风日盛,渔父诗词蔚然成风。渔父意象的隐逸含义得以成型,渔父意象也有了更丰富的象征意味:遁世隐士、重臣智者、方外中人、探险者等等。宋代长期的朋党之争使隐逸之风益甚。渔父诗词创作成了文人们用来寻求精神慰藉,求得精神超脱的工具。宋代士大夫的隐逸包含了参透世事、了悟人生后的沉静深邃、淡泊练达。因此,宋代的渔父形象,也逐渐演变成了充满哲理、彻悟人生的人格形象。元代独特的社会现实使元人作品中的渔父形象表现出的是时不我遇的强烈的反叛精神和悠闲处世淡泊存身的人生态度,充满了挣脱名利羁绊后新生的喜悦和对生命自由的热爱,展现了独特的人格精神。不过,元人笔下的渔父形象开始往俚俗化的方向发展,一定程度上拉开了渔父与士人的距离。
明清时期,渔父主题仍被不少文人喜欢,诗词特别多,但题旨并没有脱出前人窠臼,佳作不多。
二古典诗词中渔父形象的四种类型
1悟道参禅、禅渔合一的渔父
隐逸心理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早在魏晋时期,佛老思想相互交融形成的玄学大行其道,隐逸的追求也蔚然成风,亲近自然、逍遥山水成为士人的普遍选择。唐代佛学兴盛,中唐以后禅宗大行于世,渔父形象也因此带上了浓重的佛禅文化意味。在佛、释、道那里,渔父诗词除了传统的渔隐主题外,还充满了禅机智慧与宗教文化意蕴。
在这一类渔父诗词中,禅与渔的契合,被发挥到了极致。文人们常常以临海垂钓、渡人济海来比喻普渡众生,以水喻红尘,以舟比济道工具,以“游鱼”比“游心”,以“鱼迷”比“心迷”。北宋始,在释道的词作中,僧人往往化身为渔父,禅渔合一。《渔父》、《渔歌子》、《渔家傲》等成了唱道词常用的词牌。
2待时而动、以隐求仕的渔父
唐代隐逸之风炽烈,是当时统治阶级尚隐政治的产物。唐代文人在政治上、事业上和文学上的积极追求,比任何时代都要强烈。当时,不少文人将隐居作为求仕的手段,纷纷投身山林,以期获得隐逸美名,待时而动。以隐求仕意义上的渔父意象以终南捷径的形式在唐代诗文中达到巅峰。至中唐白居易的“中隐”说为士大夫在仕隐和进退间找到了一种更为理想的隐逸方式。
这些文人们往往身在江湖,心存魏阙,在“一竿风月,一蓑烟雨”的背后,其实隐藏着对仕的理想的执着追慕和对道之不行的深切哀恸。
3功成身退、率真唯美的渔父
对于士大夫而言,功成身退大约是最为理想的一种人生设计。中唐至宋代,渔父意象逐渐演变成明哲保身、功成身退的一种人生追求。中唐后的安史之乱、牛李党争到宋代的外族入侵、官场倾轧、封建政治的腐败、艰难漂泊的仕途使许多士人日益寒心,他们更多地把理想放在了精神乐园的建构和对山水之趣的追求之中。
功成身退最早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范蠡了。范蠡明白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隐居成了范蠡的存身之道,但敢于放弃卿相之位,做一个彻底的隐士,范蠡除了有卓识,还有着超然物外的心态。“三台位缺严陵卧,百战功高范蠡归”(温庭筠《和友人题壁》)是历代文人对功成身退的人生设计的艳羡和赞美。
4铮铮铁骨、义薄云天的渔父
还有一类渔父形象是铮铮铁骨、义薄云天的爱国文人,尤以宋代居多。儒学的复兴、经济的进步和文化的发达培养了宋代文人对自己学问、见识和能力的自信,他们希望能“兼济天下”。但随着“庆历新政”和“熙宁变法”的失败宋王朝对文人的利用和迫害变得越来越反复无常,这一切都使文人们在心理上形成了浓重的危机感、失望感和退避意识。这些与文人们固有的使命感、责任感一起,构成了他们极端矛盾的、痛苦的心态。
宋代的爱国词人如陆游、张元干、李纲、李光等写有不少渔父词,他们满怀爱国热忱,却受到投降派的连连排挤,渔父形象时时出现在他们的词中,表达其归隐之志,抒发其不平之气。他们虽常想“老去一蓑烟雨里,钓沧浪”(张元干《杨柳枝》),叹息着“何时得,恩来日下,蓑笠老江湖”(李纲《望江南》),但实际上他们仍以天下为己任,坚守救世理想,即便遁迹山林、纵情山水,胸中仍装有天下,对世事了然于心。“心在天山,心老沧州”的陆游痛心疾首之余,抛却郁郁难平,毅然决然道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从含草酸的废水中回收草酸钙的思路.docx
- 从哈茨木霉液体培养基中酿出的提取物乙酸乙酯对灰霉病的抑制效果.docx
- 从失败中学习心得.docx
- 从尿素和硝酸铵制造硝酸胍的工艺.docx
- 从教考分离走向教考一致.docx
- 从文体角度仔细比较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两种汉语译文.docx
- 从新媒体发展谈网络亚文化发展.docx
- 从本案看欺诈行为与表见代理的区别.docx
- 从李清照词中酒意象看其情感变化.docx
- 从柯布西耶的作品看新建筑五点.docx
- 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利用产业链深度分析报告2025版[001].docx
- 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利用体系中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报告.docx
- 废旧家电回收市场现状分析及2025年发展趋势研究报告[001].docx
- 2025年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物理试卷.docx
- 加盟舞蹈培训合作合同范例.docx
- 自主学习环境下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学习评估的关联论文.docx
- 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中的智能回收箱应用研究报告.docx
- 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职业指导教师培训论文.docx
- 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与绿色供应链创新研究(2025年).docx
- 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利用行业市场细分与竞争格局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