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精品课《什么是法律》教学设计.docx

小学:德育精品课《什么是法律》教学设计.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1

法律是什么

何田乡中心学校四年级

执教者:余向荣

教材分析

“法律是什么”这一部分主要是了解法律的内涵,了解法律与纪律、道德等社会规范的关系,四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及资料搜集能力,能借助书籍、网络开展课外的拓展活动,能有效拓宽教学的途径和时空。当然,小学生还是以感性认识为主要认知形式,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典型生动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情感,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得到促进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注重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珍惜权利,同时又要恪守自己应尽的义务,从而增强国家观念和法律意识,培养公民意识。

2.知识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了解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与义务,认识以法律为代表的社会规则。

3.能力目标:通过视频、情境模拟和击鼓传花的游戏,让学生对法律有初步的了解,在生活中能够判断违法还是违背道德。

教学准备:

课件、法治音乐、板书贴、法律条文便签、角色扮演小故事、击鼓传花道具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直接揭题

教师出示“1109”,“315”“1204”让学生猜测数字的意义。

中国共有国家法律1109部,每年的3月15日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日,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一次会议审议将12月4日设定为国家宪法日。

那么什么是法律呢?

了解身边的法律

通过课前准备,指名说一说,学生知道的法律。

同学们,你知道我国的哪些法律呢?

预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婚姻法》、《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过渡:法律像一个隐身人,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他就出现了。

看插图思考:这些事情都和法律有关吗?可能跟哪些法律有关呢?展示图片:

图一:学生乘坐大巴去秋游图二:爸爸妈妈带孩子到医院看病

预设:

图1:学生乘坐大巴去秋游,依据《合同法》第三百零二条规定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一条规定,乘客对提供服务的承运人有权依据自己的损失要求承运人承担全部的赔偿责任。如:在车上东西被偷。

依据《保险法》《道路运输条例》第三十六条,承运人应当参加承运人责任险,承运人的保险公司,对承运人过失造成的第三方损失负有赔偿责任,故承保承运人责任险的保险公司与学生产生赔偿关系等等。

图2:爸爸妈妈带孩子到医院看病,包含医患之间的行政法律关系,医患之间的服务合同关系,医患之间的消费关系,医患关系属于特殊的民事法律关系。主要由《宪法》、《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民事诉讼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如:保护病人的隐私,医生具有资格证等。

除了两个活动和法律有关之外,还有哪些活动也和法律有关呢?

预设:同学们到学校上学(交通法规);我们到超市、小店购物(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用手机发微信(信息安全法)……

法律保护权利

看视频,了解受教育等权。

法律在家庭、社会、国家中赋予我们一种力量,能保护我们的权利,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就是《未成年人保护法》,其中规定我们享有人身权、财产权、受教育权、隐私权等等各种权利。(板书:人身权、财产权、受教育权、隐私权等)来看看故事中的小草遇到了什么问题?

父亲侵剥夺了小草什么权利?

我们、还有其他许许多的和小学生和小草一样在法律的保护之下,可以学习知识,快乐成长。

小组角色扮演

每个小组分到不同的情境,派代表扮演触键,其它小组判断分别是什么权力被侵犯了。(6个情境)

法律规定义务

同学们你看,在法律保护之下,我们享有这些权利,法律也规定了许多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出示图片。我们身边的义务

我们义务有哪些呢?

预设:小学生有遵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义务,比如遵守交通法规、在公共场所要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借了别人的东西及时归还等。

4.总结:法律既保护了我们的权利,又规定了我们的义务。

区别法律和道德

班里有同学问我,在公交车上没有给孕妇让座,也犯法了吗?

判断下列情景违反法律了吗?觉得是法律的同学起立,是道德的坐下。

(1)小伙子,能给老人让个座位吗?(道德)

(2)一个烈日炎炎的夏天,512公交车正在缓缓的向前爬行,车里面人群熙攘,坐在窗户旁的一个年轻人格外显得突出,他把脱掉歇的脚搭到前面的座位上,手里叼着香烟,旁边还站着一个汗流浃背的年岁已高的老爷爷...(道德)

(3)无证驾驶、后悔呀!(法律)

(4)当众大声擤鼻涕,有损个人好形象。(道德)

(5)在公共汽车上,我们要给老弱病残幼让座。(道德)

(6)作为学生,我们要

文档评论(0)

K12精品教育资源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