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古诗三首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pdfVIP

9 古诗三首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理解诗歌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

2、抓住诗眼“望”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3、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受诗歌的意境,并通过辩论、讲故事等形式探索古诗背后的故

事。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反复品读诗歌,想象诗中的意境,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2.通过关键词语,体会人物内心。

难点: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古诗背后的故事。并以辩论、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汇报。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交流:

同学们,喜欢学古诗吗?都喜欢呀,你们最喜欢哪位诗人呢?这些人都是我国古代最伟

大的诗人对吧。可是啊,有一个人却不这样认为,他是我过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梁启

超。(课件出示梁启超的话)他说:诗界十年靡靡风,兵魂散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

亘古男儿一放翁。意思是:千百年来诗坛都是柔柔弱弱,缺乏刚健雄直和为国家献身的精神。

从古至今的诗人中只有放翁一人是真正的男子汉,一心报国,至死不渝。

2.引出课题:

放翁是谁呀?是的,完成了前置学习单的同学都知道,放翁是陆游的号。梁启超为何对

陆游有如此高的评价呢?今天走进陆游的一首爱国诗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起

来探究探究。板书课题:《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二、了解诗人,解析诗题

1.知诗人:

前几天,黄老师给大家布置了前置学习作业,让你们通过网络和书籍了解陆游。现在请拿

出你的前置学习单,汇报你了解的陆游。教师小结。

2.解诗题:

了解了诗人,接下来,我们就来解析诗题。板书课题:《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

诗的题目有点长,读的时候该怎么断句呢?谁来说说你的理解。(课件出示课题的注释)其

他同学同意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三、初读诗歌,读准读顺

1.初读古诗,交流生字:

请大家打开书,自由地、大声地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字谜检测:

a、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两个小木匠,坐在大手上。谁来猜猜这是什么字?(摩)

b、人在刀刃边(仞)

C、行走的贵族(遗)

3.再读古诗,读出节奏:把生字送进诗句中,大声地读一读。

4.指名读。齐读。要求读准停顿,读出节奏。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南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四、品读“河”“山”,明晰诗意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品读那“河”

1.老师范读诗句,同学们一边听,一边闭上眼睛想象诗中的画面。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黄河、华山)指导方法:结合注释来理解意思。

3.你看到了怎样的黄河,怎样的华山呢?抓关键词“东入海”“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

体会黄河、华山的气势。

4.理解“三万里”“五千仞”。拓展古诗中含有虚数的诗句,引导学生背诵:

5.结合图片,体会黄河、华山的雄伟,用词语形容你看到的黄河和华山,指导朗读。

6.导读:多好的河山呀?如果你是陆游,你会怀着怎样的心情来歌颂那山、那河呢?江山如

此多娇,我们为它骄傲。齐读两句。

7.了解历史,共情朗读:这大好的河山却陷入了敌手。请一位同学根据前置学习收获,讲述

古诗背后的历史故事,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

8.指名讲述背景故事:(靖康二年(1127年)金人南下,攻陷北宋都城东京,掳走宋徽宗、

钦宗。北宋由此灭亡。)河山有多壮丽,诗人的感情就有多沉痛。想象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江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