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1963-2021小反刍兽疫防控技术规范.docxVIP

DB63T 1963-2021小反刍兽疫防控技术规范.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11.220

CCSB41

青海省地

DB63

方标准

DB63/T1963—2021

小反刍兽疫防控技术规范

点击此处添加标准英文译名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报批稿)

2021-10-28发布

2022-01-01实施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DB63/T1963—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青海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青海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林元清、傅义娟、李秀英、胡广卫、炊文婷、张燕、应兰、孙生祯、李静、陈长江、肖立成、李国平、宋永鸿、贺海萍、李万顺、赵永堂、丁玲。

本文件由青海省农业农村厅监督实施。

1

DB63/T1963—2021

小反刍兽疫防控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小反刍兽疫的预防措施、控制措施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小反刍兽疫预防和控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7982小反刍兽疫诊断技术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小反刍兽疫(PestedesPetitsRuminants,PPR)

由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引起小反刍动物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以发热、口炎、腹泻和肺炎为特

征,发病率、病死率较高。

4预防措施

4.1免疫

4.1.1做好小反刍兽疫免疫工作,及时对新生羔羊和补栏羊免疫,免疫密度须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

4.1.2做好免疫效果评价,根据群体免疫抗体水平及时加强免疫。

4.1.3使用合格的疫苗产品,保存、运输和注射应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

4.2监测

加强区域内小反刍兽疫监测工作,及时分析评估疫情发生风险,对重点地区加大监测频次,扩大监测范围。加强对其他地区小反刍兽疫疫情动态的监测。

4.3检疫监管

不应从疫区调运易感动物及其产品。跨省调运时,经调出地产地检疫合格后方可调运,到达后须隔离饲养至少21天,经检测合格方可混群。入场屠宰时对动物进行查证验物。

2

DB63/T1963—2021

5控制措施

5.1疫情报告

发现以发热、口炎、腹泻为特征,发病率、病死率较高的疑似小反刍兽疫疫情时应按规定逐级上报。报告内容包括:

——疫情发生时间、地点;

——发病、死亡动物的种类和数量;

——病死动物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情况;

——流行病学调查和溯源追踪情况,已采取的控制措施等。

5.2疫情确认

5.2.1结合流行病学特点,小反刍动物出现相关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且发病率、病死率较高,传播迅速,可判定为疑似小反刍兽疫。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参见附录A。

5.2.2对疑似小反刍兽疫,应及时采集样品开展实验室检测,并送检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

5.2.3未免疫小反刍动物出现疑似病例且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测阳性,免疫小反刍动物出现疑似病例且病原学检测阳性,可判定为确诊小反刍兽疫疫情。实验室诊断参见附录A。

5.3疫情处置

5.3.1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

划定疫区、受威胁区时,应根据当地天然屏障、人工屏障、野生动物栖息地存在情况,以及疫情溯源及跟踪调查结果,适当调整范围。

a)疫点:

1)相对独立的规模化养殖场(户),以病死畜所在的场(户)为疫点;

2)散养畜以病死畜所在的自然村为疫点;

3)放牧畜以病死畜所在牧场及其活动场地为疫点;

4)家畜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疫情的,以运载病畜的车辆为疫点;

5)在屠宰加工过程中发生疫情的,以屠宰加工厂(场)为疫点。

b)疫区。由疫点边缘向外延伸3公里范围的区域划定为疫区。

c)受威胁区。由疫区边缘向外延伸10公里的区域划定为受威胁区。

5.3.2封锁

5.3.2.1对疫区实行封锁,跨行政区域发生疫情时,有关行政区域共同封锁疫区。在疫区周围设立警示标志,在出入疫区的交通路口设置执法检查站和检疫消毒站。

5.3.2.2封锁期间易感动物及其产品不应出入疫区,人员、车辆出入疫区要按规定进行消毒。

5.3.3扑杀

扑杀疫点内的所有易感动物。

5.3.4无害化处理

对疫点内所有病死和扑杀的易感动物及其乳产品,以及排泄物、被污染或可能被污染的饲料、垫料、污水等,

文档评论(0)

fdfdso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0020006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