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孟子说:“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
哲学20、历史10、文学20、艺术15、XX10、民俗15,、教育、科学20爱物。〞(《孟子·尽心上》)孟子同墨者夷之辩论时,问他“信以为人之亲其兄之
子,为若亲其邻之赤子乎?〞(《孟子·媵文公上》)对于兄之子的爱,自然会厚于
选择题两分一题。对邻人之子的爱。在孟子看来,这是完全正常的;人应当做的就是推广这种爱使之
与于更远的社会成员。“老吾老,以与人之老;幼吾幼,以与人之幼〞。(《孟子·梁
一.哲学类惠王上》)这就是孟子所说的“善推其所为〞(同上)。这种推广是在爱有差等的原则
基础上进行的。
1.孔子提倡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B)
3.孔子为自己的教学定睛“孔门四教〞,具体指的是:〔B〕
A.阴阳五行B.天人合一C.道法自然
A.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B.文、行、忠、信
C.礼、义、学、文
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通常人们讲天人合一主要是从哲学上讲,大都从
《孟子》的“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尽心》〕讲起,而忽略《论语·述而》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体现了孔子思想中由低到高、
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更忽视了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是合一于循序渐进的一种教育思路。这充分说明孔子认识到学必有所本,而所本的文化典籍并
XX、至善,达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唯天下XX,为能尽其性。能尽不是学习的终极目的。在孔子那里,他是想通过“文、行、忠、信〞这样一个逐步深
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入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全面的道德素养。
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的境界。“与天地参〞是天人合一。这才是
《中庸》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因而《中庸》始于“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4.“求是〞是当今社会一直提倡的。“君子之学,唯求其是〞是〔C〕的名言。
道之谓教〞而终于“‘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这就是圣人所要达到的最高境
界,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天是善良美好的天,天人合一的人是A.朱熹B.荀子C.王阳明D.王夫之
像善良美好的天那样善良美好的人,天人合一就是人们自觉修养所达到像美好善良的
天一样造福于人类和自然理想境界。5.《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