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例外伤性颅内血肿早期临床观察与护理.docVIP

32例外伤性颅内血肿早期临床观察与护理.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2例外伤性颅内血肿早期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录

TOC\o1-9\h\z\u目录 1

正文 1

文1:32例外伤性颅内血肿早期临床观察与护理 1

1临床资料 2

1.1一般资料 2

1.2手术方法 2

1.3结果 3

2观察与护理措施 3

2.1一般护理 3

2.2病情观察 3

2.3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 3

2.4缺氧情况观察 4

文2: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4

1资料与方法 5

2结果 5

3护理 5

4体会 8

原创性声明(模板) 8

正文

32例外伤性颅内血肿早期临床观察与护理

文1:32例外伤性颅内血肿早期临床观察与护理

近年来,由于机动车辆剧增,导致车祸事故多发,加上建筑倒塌等因素,使颅脑损伤发生率大幅增加,损伤程度也越趋严重。颅内血肿是颅脑损伤中最常见的损伤,也是脑外科常见的急危重症。当颅内血肿体积不断增加、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时,可能由于颅内压增高、脑疝形成而危及生命,故应立即手术治疗。以往脑出血多采用保守治疗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死亡率高,近几年,我院开展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应用钻孔穿刺引流术代替开颅手术,并将引流管保留在血肿腔中,然后应用血液化技术将血肿液化成流体后经引流管排出颅外,达到治疗血肿目的。本院2007年1月-2010年6月收治32例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现将其微创清除术后观察及护理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科于2007年1月-2010年6月共收治并实施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32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31-74岁,平均61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出血20例、丘脑出血4例、脑室出血2例、颞叶出血5例,枕叶出血1例。出血量在25-160m1,平均58ml,出血时间在1-24h。伤后有不同程度生命体征变化25例,有原发性昏迷20例,其中出现中间清醒期10例。一侧瞳孔散大,光反射迟钝或消失15例。全部病例均经CT、X线摄片确诊,并经手术证实。

1.2手术方法

本组全部患者采用钻孔穿刺引流微创清除术,采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针,根据CT定位。确定血肿中心位置。局麻后,插入血肿中心,轻轻抽吸,液态或半固态血肿即可抽出,再通过生理盐水冲洗、粉碎液化后血肿引流,再注入含有尿激酶及肝素的生理盐水,保留4h,放开引流对于血肿较大的叮反复穿刺。血肿清除后,可直接用无菌纱布覆盖,一般3-5d即可自行愈合。

1.3结果

本组术后存活28例,死亡4例,死亡率为12.5%。病死患者中3例死于中枢神经功能衰竭,1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

2观察与护理措施

2.1一般护理

术后将患者安置在监护病房,向手术室护士了解术中病情变化及特殊用药情况。患者采用头高15-30°位,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误吸。予以吸氧、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变化及肢体活动情况。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情况,做好输血、补液及出入液量的记录。准备好抢救药品与器械,如脱水利尿剂、呼吸兴奋剂、强心剂、吸痰器、呼吸机等。

2.2病情观察

术后应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及肢体活动情况,分析判断颅内压及脑水肿的改善情况。若发现病人有瞳孔变化、意识障碍加深,应考虑有再出血的可能,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分析是中枢性发热还是感染性发热。发现中枢性发热应及时采取降温措施,研究表明[2]:低温可以降低脑细胞代谢率,减少耗氧量,缩小脑体积,降低颅内压,保护脑组织。

2.3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

术后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既保证了各种治疗按时进行,又可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痛苦。在使用甘露醇时,应在20-30min输完,必要时可静脉推注。输液过程中要注意输液速度,防止短时间内输入大量液体而加重脑水肿。

2.4缺氧情况观察

在护理观察中应密切注意患者的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及有无发绀等情况,测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1次/15-30min,一旦发现异常,应积极处理并查找原因,特别是要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必要时气管切开。

3讨论

外伤性颅内血肿的发生可见于任何年龄的颅脑损伤患者。本组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多为顶枕部受力的减速性损伤,血肿部位多位于额颞部脑内。其典型症状为早期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加重及出现新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绝大多数表现为原发伤好转后再次加重,预后差,致残、病死率高。颅内血肿钻孔微创清除术是近几年神经内、外科采用的一种创伤小,患者及家属易于接受的新技术,其优点总结如下:正确的引流体位及冲洗对等量置换的原则使颅内压维持相对稳定,正确进行管道引流护理预防颅内感染等重要意义,确保导管处于功能状态是微创术的成功关键,使病人及早康复

文档评论(0)

asen199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