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九省联考试作文题(安徽、贵州卷作文)“文化遗产”导写:承续文化遗产,守护历史之魂.docxVIP

2024年九省联考试作文题(安徽、贵州卷作文)“文化遗产”导写:承续文化遗产,守护历史之魂.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承续文化遗产,守护历史之魂

——2024年九省联考适应性测试(安徽、贵州卷作文)

作文导写+例文示范+素材运用

【作文原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我们身边有很多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学校校刊准备开设“文化遗产”主题专栏并向同学们征稿,具体方向包括以下三种。

1.向读者介绍一项文化遗产。注意避免过于形式化的说明文风格,应注重其人文内涵;不必面面俱到,力求重点突出。

2.陈述某一项文化遗产的历史、现状,在此基础上,谈一谈对它的保护与传承。

3.通过讲述你与某种文化遗产的故事,来展示这项文化遗产的魅力。

【审题指导】

此题沿用前几年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方法命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

命题契合文化传承与核心素养目标,体现立德树人的宗旨,设题注重生活情境,征文投稿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三个任务给考生自由选择,文体放宽,鼓励考生个性化表达。

材料解读:

材料第一句给出文化遗产的种类提示考生,提示考生从哪些方面去搜寻自己熟悉的文化遗产种类,然后重在思考文化遗产的人文价值,独特记忆,在搜寻记忆中的文化遗产时,可以迅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自己身边有无家乡特色的文化遗产,有无熟知的名胜古迹或人文景观,学习了必修上第四单元的家乡文化生活,家乡风物志,涉及到一些家乡的文化遗产,那个单元就有关于家乡风物等文化遗产的介绍,可以调集记忆,派上用场。

若无那就回归课本,从教材中挖掘素材,如必修上第七单元《赤壁赋》《登泰山记》写写赤壁和泰山,从中受到启发,选取写作点。

三个写作任务的要点:

任务一,题目非常明白地要求考生“避免过于形式化的说明文风格,应注重其人文内涵;不必面面俱到,力求重点突出”。这正是需要考生在运用说明这种表达方式时结合记叙、议论、描写和抒情等其它表达方式。避免形式化的说明文风格,写抒情性的散文或者重人文价值的文化散文都可以。高分作文要注意谋篇布局,重点突出,对于人文价值表述深刻,语言要出彩。

任务二,要求陈述历史、现状,谈谈保护和传承,是典型的议论文,可以按照这个思路去写,是什么(现状)——为什么(为何重要,为何有如此现状)——怎么做(如何保护传承,这一点不可泛泛而谈,要有针对性)同时要可以突出它的历史价值或人文价值或精神内涵,论点清晰,要站位高格局大,论据充分展示积淀,论证有力,使用多种论证方法,叙例可用高分作文标配点例排比,语言上表达力求出彩。

任务三则是明显突出了记叙的表达方式,是要求写记叙文,谈谈你与某种文化遗产的故事,突出它的独特魅力,可写自己的生活体验,注意人物刻画与细节描写,突出文化遗产的特点或人文价值,以及给你带来的重要的影响,并且要升华以小见大,特别注意语言的感染力和抒情性,要不然会十分平淡乏味。在叙述的同时,不要忘了保护措施的建议,而提建议则是有了议论的色彩,所以也体现了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考查。

无论选择哪个任务,开头要吸睛,结尾要升华,要抓住阅卷老师的目光。

注意文体明确,切忌四不像作文,直接打低分!

若想得高分,在发展等级深刻、丰富、文采、创新上力求突出一到两点。

【例文引路】

01任务一,向读者介绍中国茶文化遗产。(文艺性说明文风格)

非遗雅韵,茶叙风致

一缕热气,伴着悠悠茶香,氤氲出中国独特的茶文化,中国的制茶工艺以及关于茶的相关习俗,伴随这枚小小的叶片,传遍世界各地。

在千姿百态的文化遗产中,茶应算是最贴合大众的一种了。“围炉煮茶”如今成为了休闲放松的新晋方式,“偷得浮生半日闲”,喝茶是急不得的,囫囵吞枣品不得茶味,慢斟细酌更显品茗时的余韵。在当今略显浮躁的社会中,清净和雅的茶文化常抚人心,且在这一碗茶汤之中感悟生命的简单与细致。

喝茶是“简单”的事,但这一片茶叶在中国人手中也变得“不简单”,绿茶、红茶、白茶……经过国人的巧手,茶可演绎出诸多口味。从古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到今天的“一带一路”,茶叶如同一条纽带,人们以茶为媒,制茶、品茶、聊茶,茶叶成了中国的一张特色名片,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不简单”。而最终回到一盏茶中的,是中国文化中所强调的“致中和”,所有的情绪都可舒展在这一口茶里,回归“简单”,回归生命最细致的本源,敦厚淡然。

北方街边的大碗茶,门前屋檐下,或搭个简易茶摊,便能为过往的行人消暑祛寒,大碗畅饮,如同北方人的豪迈奔放。而南派茶艺,更致“功夫”,精致的泡茶工艺,精美的茶具,一步步的泡茶工序,处处透露着南方人的细腻温润。不论南北,中国人都愿意在茶中寻到一份内心安宁,不同地区的人们,不同的习俗,相同的是茶中的义气谦达。

人生如茶,喝茶在于“回甘”,从苦涩到甘甜,道尽了中国历史的苦尽甘来,道尽了人生起伏的枯木逢春,“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喝茶的片刻闲暇也许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zxcio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