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案.docx

2025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九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案

教学目标(核心素养)

1.唯物史观

通过对宋初中央集权的措施以及影响辩证分析,培养学生辩证唯主义观点;通过王安石变法的学习,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到历史发展的曲折性。

2.时空观念

结合历史地图及相关文献,明确两宋民族政权对峙的空间分布及历史变迁,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3.史料实证

通过历史文献、历史图片等实证材料,进一步加深对两宋中央集权、王安石变法等内容的感性具体的认知以及理性客观的思考。

4.历史解释

通过对比、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加深对历史概念、历史判断、历史现象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家国情怀

通过学习两宋与辽夏金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的性质及签订合议的影响使学生充满人文情怀,认识历史上的民族问题并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充满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措施;王安石变法

难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对王安石变法评价的理解

时空思维

教学方法

问题导学法,讲授法,提问法,多媒体教学法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导言框

新课讲授:

一、基础知识梳理

二、重难点问题解析

(一)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措施,特点,评价/影响

背景:外重内轻;君弱臣强;武将专权。

措施:

(1)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①政治: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

②经济: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

③军事: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2)分散机构权力

①中央: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散相权,加强皇权,加强君主专制)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并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

(防范武将,避免武将专权,黄袍加身,但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情况)

②地方:先后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从不同层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分化事权,相互制约)

(3)崇文抑武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崇文抑武,文人治国,军队战斗力低下)

特点:

①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②分化事权,相互制约。

③崇文抑武,文人治国。

影响/评价:

积极:强化了中央集权,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

局限: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也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

(二)北宋统治危机的表现

三冗两积:

三冗:冗官冗兵冗费。

两积:积贫积弱。

(三)王安石变法的背景,目的,措施,影响/评价

背景:

①辽和西夏威胁北宋的安全。

②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守旧,行政效率低下。

③“岁币”“岁赐”和冗费等,造成了财政危机。

④“庆历新政”失败。

目的:富国强兵

措施:

富国: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

强兵: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借以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

影响/评价:

成效:达到了富国的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

不足: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

课堂小结

北宋初年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地方收权、中央分权、崇文抑武等防弊之政,但同时造成新弊渐生,边防压力和财政危机威胁着北宋的统治;面对新的危机,统治者先后进行了“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寻求解弊之法,尽管如此,北宋的统治危机仍然没有消除,北宋逐渐走向衰落;南宋建立后,统治者循弊偏安,在与金的战争中屡屡求和,维持着多年的南北对峙局面。

课堂练习

见本课练习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由于希望通过史料阅读,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导致史料使用过多,学生在课堂后面出现明显疲态。在以后的教学中,史料选择可以更加精简。

2.考虑到是高一新生,在问题设计上偏易。学生课堂参与度较高,但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仍有待加强,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培养;同时,在问题的设置上应该更有梯度,更具思维含量。

巩固训练

1.宋初设银台司“掌受天下奏状案牍,抄录其目进御,发付勾检,纠其违失而督其淹缓”。宋真宗时进一步调整其职责,“门下封驳隶银台司”。这一制度有利于()

A.提升政府决策的有效性

B.推动中央机构整合

C.调和君相间的主要矛盾

D.强化地方监察效能

答案:A

2.北宋之初,在州、府之上设转运使、提刑按察使、安抚使和提举常平使,各“使”在财政、刑罚、监察、仓储等方面分别履行某种单一职能,“使”的管辖区域称为“路”。各路官员均由皇帝直接任命,彼此互不统属。

文档评论(0)

huangyi123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