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五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案
教学目标(核心素养)
1.唯物史观
正确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的历史过程,理解由分裂到统一这样的历史趋势,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时空观念
通过构建时空坐标,结合教材梳理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
3.史料实证
结合图文资料,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融是历史发展趋势。同时注意传授史料辨析得方法,帮助学生考证史料的真伪,培养学生搜集这一时期相关史料的方法。
4.历史解释
通过了解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北魏孝文帝改革、东晋以来南方地区经济开发等史实,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区域开发、民族交融对中华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意义。
5.家国情怀
通过学习五胡内迁、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及北民南迁等,知道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的基本史实,认识其对于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意义,培养民族认同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影响;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这一事件来认识这一时期的民族交融
难点: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总特征,具体表现
时空思维
教学方法
问题导学法,讲授法,提问法,多媒体教学法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导言框
新课讲授:
一、基础知识梳理
二、重难点问题解析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历史脉络
(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影响
原因:
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和平稳定。
②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也充实了劳动力。
③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优越。
④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制订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⑤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劳动。
表现:
①农业方面,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
②手工业方面,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
③民族关系上,在江南开发的过程中,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也逐步与汉族交融。
影响: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总特征及具体表现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国家分裂和民族交融时期,也是政治、经济、文化大变革时期,上承秦汉帝国、下启隋唐帝国,为隋唐的大一统奠定基础。
总特征:国家大分裂、江南经济大发展、思想文化大繁荣、民族大交融时期。
具体表现为:
政治上: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国家由长期分裂走向新的大一统,各民族政权的制度创新为隋唐制度奠定了基础;门阀政治极大的削弱的皇权;民族融合加速了中华民族的发展。
经济上:北方农耕经济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南方经济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南北经济趋向平衡;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庄园经济恶性膨胀,隐匿大量农户,封建国家与地主、寺院争夺对土地和劳动力的控制非常剧烈。
文化上:科技持续领先世界,南北文化差异明显但走向交融;佛、道兴起,冲击儒学,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儒、释、道三教共同发展,玄学产生,文学承上启下,丰富多彩;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形成,推动了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的发展。
民族关系上: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出现了民族交融局面,尤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多民族交融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历史特征。继春秋战国之后再次掀起民族交融的高潮,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
课堂小结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国家分裂和民族交融时期,也是政治、经济、文化大变革时期,上承秦汉帝国、下启隋唐帝国,为隋唐的大一统奠定基础。
政治上,国家由长期分裂走向新的大一统,各民族政权的制度创新为隋唐制度奠定了基础;经济上,由于江南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南北经济趋向平衡;文化上,科技持续领先世界,南北文化差异明显但走向交融,儒、释、道三教共同发展,玄学产生,文学承上启下,丰富多彩;民族关系上,继春秋战国之后再次掀起民族交融的高潮,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
课堂练习
见本课练习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从教材的本单元名字来看,三国两晋南北朝突出的是民族交融,而隋唐突出的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所以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就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代表的民族交融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并且还要特别强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为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民族基础。
2.在教材处理上,因本课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在教学中必须有所取舍,因而选取重点、难点加以突破,以乱、变、融三个点切入教学主题。重点讲解南方侧重于政治格局之变与经济格局之变,而北方侧重于民族交融。民族交融可以说是贯穿本课甚至是整单元的思维要点,如何将表层的政权更迭、朝代兴亡与深层的民族交融、文化激荡结合起来,也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