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教案.docx

2025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教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教案

教学目标(核心素养)

1.唯物史观

了解三国至隋唐文化的内容,分析三国至隋唐文化繁荣的社会历史客观基础,由文化到社会存在,由表及里形成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的认识。

2.时空观念

掌握隋朝“三教合归儒”、唐朝三教并行、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出现的“诗圣”“书圣”“画圣”等杰出人物的有关知识。

3.史料实证

欣赏这一时期的书法、绘画、壁画图片,感受其艺术魅力,总结其艺术特征。进一步加深对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思想文化的感性具体的认知以及理性客观的思考。

4.历史解释

总结这一时期文艺达到高峰的原因,探究一定时期的文化现象的形成与社会政治经济关系。

5.家国情怀

学习对三国至隋唐的思想、科技、文艺等方面的成就,认识到文化的繁荣离不开中华文化的自我更新与对异质文化进行包容性,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树立文化自信。

教学重难点

重点:思想领域儒佛道思想的发展;文学、艺术、科技、中外交流的基本史实

难点:三国至隋唐多元文化交融的原因和表现;隋唐时期的阶段特征及具体表现

时空思维

教学方法

问题导学法,讲授法,提问法,多媒体教学法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导言框

新课讲授:

一、基础知识梳理

二、重难点问题解析

(一)儒佛道三教发展历程

(二)统治者反佛的原因,目的,表现,影响

原因: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了大量的钱财,很多劳动力不事生产,严重影响到政府财政收入。

目的:为增加财政收入,维护封建统治。

表现:三武一宗(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后周世宗)灭佛。

影响: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

(三)中外文化交流的表现

1.佛教的传播与交流

①从东汉到北朝,陆续有中亚、天竺(鸠摩罗什、菩提达摩)的高僧来华,将大批佛经翻译成汉文。

②东晋的法显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

③唐朝的高僧玄奘,在贞观初年西行前往天竺取经。

④唐朝高僧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传授佛法。

⑤日本空海来华,回国时携带许多佛经和诗文集。

2.其他方面

国际大都会:唐朝都城长安聚集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使节、商人、侨民,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

教育国际化:日本、新罗两国文化都受到唐朝的巨大影响。他们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外国人可在唐考科举(阿倍仲麻吕)。

国际大港口:唐朝后期,不少经海路来华的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定居。

(四)隋唐时期的阶段总特征及具体表现

总特征:封建社会繁荣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时期。

具体表现:

政治上: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继续发展,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疆域辽阔,社会稳定;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进一步完善;唐朝中后期的藩镇割据削弱了唐朝的统治,最终形成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经济上: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呈现繁荣局面;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对外贸易繁荣;重农抑商政策松动;土地和赋役制度调整:由魏晋时期的租调制到唐朝的租庸调制和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思想文化上:出现三教合流的趋势;中华文化兼收并蓄、多元发展、全面繁荣、世界领先、影响深远,形成中国为中心的中华文化圈。

民族关系上:唐朝统治者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通过战争、和亲、册封、设管理机构等方式加强了与周边各族的关系,各民族进一步融合。

对外关系上:交通发达,海陆并举;唐朝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课堂小结

在历史抉择的关头,以儒学为底色的中华文化显示了极强的包容性和同化作用。来自外域的佛教吸收了儒、道的思想,趋于本土化。儒学开始吸收佛、道精神,有了新的发展。在历史选择的重要节点,两者没有走向绝对的对立。“三教合一”成为了最终的出路。由此我们可以领悟到,惟其有不同文明的互动,才能展现文明的生机与活力。不同的文明在交往过程中碰撞、交流、融合,在扬弃中诞生新的文化成果。这启示我们,要想实现文化的创新性发展需要继承传统、革故鼎新,还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同时我们也要知道,不能抛开经济、政治领域孤立地看文化领域的成就,要透过文化成就的表象去认识其社会发展背景,追溯文化繁荣的深层次原因。

课堂练习

见本课练习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本课内容庞杂且相对枯燥,一节课很难面面俱到地涉及到每一个点。而且引用材料较多,阅读量大,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对于基础不扎实的学生挑战性比较大。另外总结部分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不足。

2.思想文化史拥有丰富的素材资源,如何把握好思想文化史的教学,在历史课堂中上出“历史感”,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今后根据学生的学情,对课堂材料进行删减,给学生留足思考讨论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给予学生指导,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性作

文档评论(0)

huangyi123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