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词义的异同.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10

第三节古今词义的异同

一、概说

上一节,我们分析了古今汉语词汇的差异,从中可见古今汉语的词汇既有继承,又有发展。那么,古今汉语的词义呢?是否也有这种变化呢?我们先从几个大家熟知的成语入手,来进行一番考察:

痛哭流涕不速之客求全责备

上述这些成语中加“—”的词,如按照现代常用义理解均会误解。它们不是“鼻涕,”“快”,“责备”。在古文中是常用词。如:

《诗·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闻一多云:为,成也。寤寐无为,言不能成寐也。】,涕泗滂沱。【毛传:自目曰涕,自鼻曰泗】

《周易·需·上六》:“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又:《荀子·乐论》:“主人来速宾及介,而众宾皆从之。”

《孟子·梁惠王下》:“兵刃即接,弃甲曳兵而走。”又:《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左传·桓13》:“宋多责赂于郑。”

《诗·周颂·执竞》:“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尔雅:明察貌】

《左·成公二年》:“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戳,君之惠也。”又:“摆甲执兵,固即死也。

以上说明,古代习以为常的词的用法,如今却只保存在成语中了,甚至连成语也不能理解,于是想办法加以改造:如:斤斤计较——两两计较。走马观花——跑马观花。何以要改呢?主要就是因为这些词的古义鲜为人知,不改就不能满足交际的需要,这也是词义变化的反映。如果单纯是改而从今,还无可厚非,怕的是不知为非。如:

《吕氏春秋·先识览·去宥》:“(齐人)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有人理解为“粥”。

《左传》:“虽及胡耈,荻则取之。”有人译为“俘获了就捉住他。

罄竹难书——80届高考生释为“竹山难读书”。

语出《旧唐书·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其误有三不明:a. 罄,器中空也,从缶,殸声。(难词)

b.竹(古代书制)

c.书,古今义异。(写)

有人读《战国策》:“认为赵太后有作风问题。“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这都是因为缺少词义发展的观点而以今律古。

段玉裁注《说文解字》就对许多词的古今义作了说明:例如:

玺:《说文》王者之印也。段注:“盖古者尊卑通称,至秦汉而后为至尊之称。

堂:《说文》:“殿”也。段注:许以殿释堂者,以今释古也。古曰堂,汉以

后曰殿。古上下皆称堂,汉上下皆称殿,至唐以后,人臣无有称殿者矣。(当然,现在方言有“堂屋”。存古义)。

删:剟(duo)也。徐锴系传:“古以简牘,故曰孔子删《诗》,《书》,言有所取舍也”。段注:“凡言删剟者,有所去即有所取。……《艺文志》:“今删其要以备篇籍。删其要谓取其要也。不然,岂刘歆《七略《》之要(班固)孟坚尽删去之乎”。

观察古今词义异同有三个角度:a、变化的范围;(变与不变)b、变化的幅度;(迥异与微殊)c、变化的结果。(扩大、缩小、转移)

二、词义变化的范围首先我们分析下文:

景公走狗死,公令外共之棺,内给之祭。晏子闻之,谏。公曰:“亦细物也,特以与左右为笑耳。”晏子曰:“君过矣!夫厚藉敛不以反民,弃货财而笑左右,傲细民之忧,而崇左右之笑,则国亦无望已。且夫孤老冻馁,而死狗有祭;鳏寡不恤,而死狗有棺,行辟若此,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怨聚于百姓,权轻于诸侯,而乃以为细物,君其图之。”公曰:“善”。趣庖治狗,以会朝属。

分析上面一段文字可以看出:

1、 死词,(古用今废),如:“谏、君、吾、朝属、诸侯、矣。这些词只保存在词典和古代典籍中。

2、 有的词古今都用,词义也基本相同:死、不、死狗、百姓、棺、外、内、祭、笑、弃、货财、国、无望、有、必、狗”这些词都是常用词,有些只是由单音词变为双音节词,除了音节和词形的变化外,意义大致相同。

但也有的换了个说法,或改用复音节词:令(让)、棺(棺材)、闻(听说)、曰(说)、冻馁(挨冻受饿)、…

“《古代汉语字典》与《新华字典》同收义项的1875字,占3700字的50.9%。正是由于古汉语中有这样一些基本词贯穿古今,所以才使我们理解古文不致于向学习外语那么困难。

但是这些词,我们说它的古今词义基本相同,是否就没有一点变化了呢?是否从古到今没有一点差异呢?举例来说:

《史记》:“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布衣:平民的代称,那么,为什么平民称为布衣呢?“布衣”是何种衣料的衣服呢?考《说文》:“布,枲(xi)织也。”“枲,麻也。”可见,布,乃麻织品也。而这种布质料粗劣,故平民的衣服用之。至于王公贵族,则要穿“帛”,“帛,缯也。缯,帛也。”

a. 灯:古代用油灯,今人用电灯、弧光灯、霓虹灯。

以上是古代词的内涵与今有差异,也就是说,词所概括的客观对象起了变化。

再如教材中的例子:

死:澌也,人所离也。《说文》民:众萌也。《说文》

虹:螮蝀也。状似虫

文档评论(0)

hao187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武汉豪锦宏商务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20100MA4F3KHG8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