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医院内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眩晕诊疗方案
一、病名
中医病名:眩晕
西医病名:眩晕综合征、高血压等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2008年),及《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
(1)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则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车,甚则仆倒。
(2)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
(3)起病较急,常反复发作,或渐进加重。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眩晕》(粟秀初,黄如训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8年)。
诊断要点:
(1)眩晕为发作性视物旋转或自身旋转感、晃动感、不稳感,多因头位或(和)体位变动而诱发。
(2)眩晕同时或伴有其他脑干等一过性缺血的症状,如眼症(黑蒙、闪光、视物变形、复视等)、内耳疼痛、肢体麻木或无力,猝倒、昏厥等。
(3)有轻微脑干损害体征,如角膜和(或)咽部反射减退或消失,调节和(或)辐辏障碍,自发性或转颈压迫一侧椎动脉后诱发的眼震以及阳性的病理反射等。
(4)测血压,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心电图、电测听、颈椎X线摄片等有助明确诊断。有条件做CT检查。
(5)肿瘤、脑外伤、血液病、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除外。
眩晕程度分级标准
0级:无眩晕发作或发作已停止。
Ⅰ级:眩晕发作中和过后的日常生活均不受影响。
Ⅱ级:发作过程中的日常生活被迫停止,过后很快完全恢复。
Ⅲ级:发作过后大部分日常生活能自理。
Ⅳ级:发作过后大部分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Ⅴ级:发作过后全部日常生活不能自理,且需别人帮助。
轻度:0、Ⅰ级;中度:Ⅱ、Ⅲ级;重度:Ⅳ、Ⅴ级。
(二)证侯诊断
1.风痰上扰证:眩晕有旋转感或摇晃感、漂浮感,头重如裹,伴有恶心呕吐或恶心欲呕、呕吐痰涎,食少便溏,舌苔白或白腻,脉弦滑。
2.阴虚阳亢证:头晕目涩,心烦失眠,多梦,面赤,耳鸣,盗汗,手足心热,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或弦细。
3.肝火上炎证:头晕且痛,其势较剧,目赤口苦,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寐少多梦,小便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4.痰瘀阻窍证:眩晕而头重昏蒙,伴胸闷恶心,肢体麻木或刺痛,唇甲紫绀,肌肤甲错,或皮肤如蚁行状,或头痛,舌质暗有瘀斑,苔薄白,脉滑或涩。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动则加剧,遇劳则发,面色晄白,爪甲不荣,神疲乏力,心悸少寐,纳差食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6.肾精不足证:眩晕久发不已,听力减退,耳鸣,少寐健忘,神倦乏力,腰膝酸软,舌红,苔薄,脉弦细。
三、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风痰上扰证
治法:祛风化痰,健脾和胃。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制半夏10g、白术15g、天麻15g、茯苓15g、生姜10g、橘红10g。
2.阴虚阳亢证
治法: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怀牛膝10g、代赭石先煎15g、生龙骨先煎15g、生牡蛎先煎15g、生龟板先煎15g、生白芍15g、元参15g、天冬15g、川楝子10g、生麦芽10g、茵陈15g、甘草6g。
3.肝火上炎证
治法:平肝潜阳,清火熄风。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5g、钩藤后下15g、石决明先煎15g、川牛膝10g、益母草15g、黄芩10g、栀子10g、杜仲15g、桑寄生15g、夜交藤15g、茯神15g。
4.痰瘀阻窍证
治法:活血化痰,通络开窍。
方药:涤痰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胆南星10g、法半夏10g、枳实10g、茯苓15g、陈皮10g、石菖蒲10g、竹茹15g、白芷10g、丹参15g、赤芍15g、桃仁10g、川芎10g、红花10g、牛膝10g。
5.气血亏虚证
治法:补益气血,健运脾胃。
方药:八珍汤加减。党参15g、黄芪15g、当归10g、炒白术15g、茯苓15g、川芎10g、熟地15g、生白芍15g、肉桂6g、枸杞子15g、怀牛膝10g、炙甘草10g。
6.肾精不足证
治法:补肾填精,充养脑髓。
方药:河车大造丸加减。紫河车粉3g(胶囊)、龟甲先煎15g、黄柏10g、杜仲15g、怀牛膝10g、天冬15g、生地15g、麦冬15g、党参15g、茯苓15g。
注:
临床实施中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处方的剂量并进行相应的加减。
(二)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可选用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等。
(三)针刺治疗
体针:百会、四神聪、风池(双)、三阴交。
耳穴:肾区、脑干、神门。
辨证取穴:风痰上扰加丰隆、内关;阴虚阳亢加太溪、肝俞;肝火上炎加行间、太冲;气血亏虚加足三里、血海;肾精不足加太溪、关元;痰瘀阻窍加膈俞、脾俞。
(四)其他疗法
1.根据患者情况,可选用耳尖放血疗法。
2.可选用以下设备辅助治疗:多功能艾灸仪、针刺手法针疗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