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七单元知识点汇总
朱自清《荷塘月色》
1、本篇文章的文眼。
明确: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2、作者的游踪及情感变化:
出家门——踱小路——观荷塘———赏四周——回到家
不宁静——寻宁静——得宁静————————失宁静
明确:本文是圆形结构,从空间结构看,它从作者出门经小径沿荷塘复又回家来,记叙了一次完整的夏夜观游。从情感结构看,情感思维从不宁静、寻宁静、得宁静、再到难宁静,也是一个圆形。这种内外结构的一致性,恰到好处地展现了作者当时的情感流变。一个特定时刻,某种特殊心绪的微妙波动,寄托了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又含蓄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感情,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
3、作者写了月下荷塘的哪些景象?又是如何写的?
荷叶、荷花、荷香、荷波
①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叠词、比喻:繁盛茂密,舒展摇曳,轻柔优美
②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拟人:少女的柔美和娇羞
荷花:开得正艳、含苞待放
博喻
作用:用博喻加强了语意,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写出了月光下荷花的各种姿态,形象生动。
③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通感:以听觉写嗅觉
时断时续,若有若无,清淡缥缈,沁人心脾。
用渺茫的歌声形容荷香,用听觉来写嗅觉。荷香清淡,若有若无;远处传来的歌声,隐隐约约,若断若续。二者相比,感受极妙。
④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比喻:写出颤动的轻微与快速
拟人:荷叶多,富有情态美
???????????????????????郁达夫《故都的秋》
1、解题????
“故都”两字指明描写的地点,“故都”,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也别有一种文化底蕴暗含其中;“秋”字点明描写的内容,与“故都”结合在一起,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一种境界。
2、在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有什么特点?(找出文眼句)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明确:清、静、悲凉
文章第3一11段选取“院落?、槐树?、秋蝉、秋雨、果树”等来表现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
【例如】
作者笔下的故都清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种景致:?
第3段:“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看到碧绿的天色,驯鸽的飞声,静静地开着的喇叭花,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
赏析示范:视觉形象、听觉形象。
景物写得非常细致,如“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也写了观景、赏景的心态、动作,如“细数”“静对”,给人以悠闲、惬意的感觉。
第4段:槐树的落蕊,“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地上扫帚扫后的印迹,“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
第5段:秋蝉,衰弱的残声,“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第6-10段:秋雨“息列索落”,“一层秋雨一层凉”;穿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缓慢悠闲的声调”。
第11段:生长在屋角、墙头、茅房边、灶房门口的枣子树,枣子、柿子、葡萄。
【小结】文章的第3一11段就是对故都的秋的细致描写,这些描写也是最能体现作家审美情趣的地方。他不写故都的皇家宫殿、园林,也不写远近郊区众多优美的自然风光,顶多就是一笔带过:“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那些景致虽然也代表了故都的特色。但似乎离日常生活很遥远。他关注的,更多是北平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场景。
作者所描绘的都是故都普通人家日常的生活场景,是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环境,既不稀奇,也不富贵,但带着一股老北京所特有的悠闲、自如,又有一点落寞的感觉。
这些景物的选取,多半是冷色调的,房子是“破屋”,牵牛花“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不写长在树上的生气勃勃的槐花,而写已经落到地上。快要干枯的“落蕊”,以及人们很少注意到的扫帚的痕迹……这些描写,给人的感觉“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里的“清”“静”“悲凉”,既是对客观景物特点的描写和总结,又是作者内心的感受。
可以说,从寻常景象甚至破败景象中看出、体验出美来,正是郁达夫所独有的审美体验。这些细腻而独特的感受,闲淡而略显忧郁的情调,只有郁达夫这样一位传统且对故都怀有真挚眷恋的读书人才能体验得到,也才能表现得这样细腻而深挚。
(形散神不散、一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之1月实用类文本阅读汇编含答案.docx
- 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五语文试卷.docx
- 2024年1月温州市高二(上)期末统考语文试题(A卷)含答案.docx
-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诗歌鉴赏之六大类主题下细化情感方向分析(附模考例题与答案).docx
-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全国各地模考作文汇编(原题+审题+立意+例文).docx
- 2024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之考点教考衔接课内教材与高考真题专题.docx
- 2024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戏剧知识专练.docx
- 2024年高考作文备考之议论文6组人物素材积累.docx
- 2024年高考作文二轮复习:一材多用写作素材指导.docx
- 2024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100部名著,100句精华.docx
- 2024年新高考语文”九省联考“考后仿真适应性考试卷(三)含答案.docx
- 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 福建七市2024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古诗鉴赏《和晁同年九日见寄(苏轼)》详注+译文.docx
- 高考语文小说专题阅读(27):2022年《这城市已融入我的生命》原文+真题+答案+解析.docx
-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十九:2020年新高考卷II真题+答案+解析.docx
- 广东省阳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 湖南省岳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docx
- 山东省泰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