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传播之菖蒲文学意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文化传播之菖蒲文学意象

在中日古典中,许多花草都是表现文学意象的载体。通过比较研究中日古典中花草的文学意象,可以了解两国人民如何感知身边植物,又是如何通过植物来表现自我的。笔者认为此研究对中国文化传播样态的了解以及增进相互理解不无裨益。本文打算围绕日平安时代一些主要作品中菖蒲的文学意象,做一点比较研究。

在中国说道菖蒲,按张清云《蒲月话“菖蒲”》(2015)说约有6种。本文考察的是端午时节用到的菖蒲。日国语辞典中,说菖蒲(音读为“syoubu”)“水边生长,有笔直的剑形长叶,有香气。初夏在叶根部开淡黄色花。药用又饰用于端午节。”另有训读为“ayame”的,是为花菖蒲,但也对应汉字“菖蒲”。在古语辞典中,汉字“菖蒲”对应的读法是“ayame”,“ayamegusa”则用于表记菖蒲草,当然其指的也就是菖蒲。如此可知日语古语中“ayame”或“ayamegusa(菖蒲草)”既可指中国端午用的菖蒲,又可指初夏开紫色或白色花的“hanaayame(花菖蒲)”。具体根据上下文应可判断出是何种。

一、中日先行研究

篇幅所限,简单地叙述一下中日先行研究。

在中国多作为研究端午之一环,谈及菖蒲在端午起到的辟邪功能,菖蒲酒、菖蒲浴的药用价值;也有研究亚洲国家端午习俗时提及菖蒲;或祝寿图像中其之意象与民俗意义。直接以菖蒲为主题进行研究的,主要围绕菖蒲的医药功能、文学意象、民俗意象、饮食文化中的菖蒲酒、对菖蒲种类的介绍、菖蒲的清雅之趣等。但与菖蒲文学意象相关的研究很少,谈及唐代及以前的菖蒲文学意象则更少。张宇《端午节与“蒲剑”》(2001)谈道屈原作品中的“荃”“荪”即菖蒲,屈原借“荃”“荪”来比喻君王和神灵;马丽《端午节与中国菖蒲文化》(2005)说菖蒲代表了崇高不屈的品质;冯晓雯《李贺〈帝子歌〉主旨析探》(2012)说李贺以菖蒲代指女子;朱良志《论中国传统艺术哲学的“无名艺术观”》(2019)讲到“石上菖蒲,所透出的‘无名’思想,成为唐宋以来文人艺术“无名”追求的缩影。”

在日也如同中国,多是在谈及端午民俗时带及菖蒲的民俗意义。但韩著名民俗学家任东权在筑波大学的比較民俗研究志上发表了以“菖蒲考”(1995)为主题的论文。也有在单独研究平安时代某文学作品(或某著名人物的作品)中某段文章或和歌时,简单提及其所含菖蒲(或“ayame”)的文学意象。笔者只找到金子纪子的《和泉式部と「あやめ草」》(2015)是单独研究和泉式部和歌中菖蒲的文学意象的,很有参考价值。

但恕笔者学力不足,无论在中在日,都未能找到较为详细地考察、比较日平安时代一些主要文学作品与中国唐代及之前诗文中菖蒲意象的先行研究。

二、日平安时代一些主要作品和中国古代诗文中的菖蒲意象

(一)菖蒲与季节

《伊势物语》中有一段话。大意是,以前有个男人。他人寄来了用彩线扎好的粽子,回话道:割取菖蒲的你在池沼里徘徊,而去田野里猎取山鸡的我是多么寂寞呀。而后送去了猎来的山鸡。在日语中割取菖蒲的“割取”和猎取山鸡的“猎取”发音一样,作者想表现的应是虽然你我都是去获取什么,却不能相伴同去。“雉”是冬日鹰猎的猎物,与割取菖蒲的时节不同。粽子、菖蒲当是与端午时节有关(夏季),正好与冬季相对。应是用季节的不同来表现错过无法相见的意思吧,其中菖蒲应是夏季的象征物之一。从柏木由夫的《崇徳院の『久安百首』について―四季部と恋部を中心に―》(2017)可知,崇德院的《久安百首》四季部中,菖蒲皆出现在诵咏夏季有关的歌中。

中国古代诗歌中也可见菖蒲与季节的关联。

唐代以前的诗歌中,菖蒲多与春季相关。如梁吴均的《与柳恽相赠答诗六首》中有“杜蘅色已发。菖蒲叶未齐。”北周赵王宇文招的《从军行》中有“水冻菖蒲未生节。关寒榆荚不成钱。”齐谢朓《咏蒲诗》中有“离离水上蒲。结水散为珠。间厕秋菡萏。出入春凫雏。”等等,约十来首。

梁刘孝威的《登覆舟山望湖北诗》倒是表现初夏时分的诗,其有“荇蒲浮新叶。渔舟绕落花。……极望伤春目。回车归狭斜。”庾信的《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有一句“蒲低犹抱节。竹短未空心。绝爱猿声近。唯怜花径深。”描绘的或许也是晚春初夏的情景。

在唐诗中,比之其他季节,从量上看菖蒲亦较多与春季相关。如李贺的《舞曲歌辞:章和二年中》中有“健犊春耕土膏黑。菖蒲丛丛沿水脉。”许景先的《阳春怨》中有“芍药花初吐。菖蒲叶正齐。”储光羲的《山中贻崔六琪华》中有“春渚菖蒲登。山中拨谷鸣。”等等,有三十余首。

与夏意相关的含菖蒲诗句则较少,如张籍的《祭退之》中有“新池四平涨。中有蒲荇香。北台临稻畴。茂柳多阴凉。”另有李贺的《新夏歌》、元稹的《有酒十章》、韩偓的《伤春》、王贞白的《送友人南归》。

与秋季相关的菖蒲也不多,如畅当的《宿潭上二首》中有“青蒲野陂水。白露明月天。中夜秋风起,心事坐潸然。”另有王建的《野池》、白居易的《南池》、许浑的《鹭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