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中国文化传播之东渐菖蒲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日本,端午是古代天皇在宫中宴请群臣的“节会”之一,也是五大节日之一。而从较早的历史时期开始,菖蒲就是端午节的重要角色之一。本文通过日本奈良到江户时代的历史、民俗类文献及文学作品,来考察中国端午文化东渐后,日本端午岁时使用菖蒲的各种形式。以期从侧面了解中国端午文化传播的样态。
在日本的正式史书中,最早记载了端午时节用菖蒲的,有如下文字:“天平十九年五月庚辰,天皇御南苑观骑射走马。是日。太上天皇诏曰。昔者五日之节常用菖蒲为缦。比来已停此事。从今而后。非菖蒲缦者勿入宫中。”依此条可知,至少在奈良中期,其已有端午用菖蒲之事。
中国《荆楚岁时记》中有这样的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四民并踏百草,今人又有斗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以菖蒲或缕或屑,以泛酒。”按宋金龙先生注,何本无最后这十字。《艺文类聚》岁时部五月五日条目下虽引《荆楚岁时记》,但也未见类似内容。《初学记》岁时部五月五日条目下也未见菖蒲。但《北堂书钞》卷一百五十五之五月五日条目下,可见“蓄兰、采艾、枭羮、蒲酒”。
殷尧藩《端午日》有“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谈到端午习俗之悬艾草、饮菖蒲酒。沈亚之《五月六日,发石头城,步望前船,示舍弟兼寄侯郎》有“蒲叶吴刀绿,筠筒楚粽香”,说的也是端午风俗,在门户边挂上如吴刀般的菖蒲叶,用竹筒贮米做粽。唐朝中叶以后的诗中可见端午时饮菖蒲酒、挂菖蒲叶,想必在此之前的一段时期已经形成了此等习俗。从上文引用中的“天平十九年五月庚辰”之年代来看,虽早于这两首唐诗,但晚于《北堂书钞》,笔者认为端午用菖蒲的习俗在唐代传播至日本的可能性很大。
由于篇幅所限,只能对中日先行研究非常简单地叙述一下。
在中国多为研究端午习俗、亚洲端午习俗,抑或论及中国端午文化在日本是如何被接受、传承、流变之时谈及菖蒲。邱倩、邓亚婷、邱理翔的论文中稍详细一点谈到了在日本端午时节使用菖蒲的形式,主要也是在考察端午习俗时涉及了。
日本研究者也多是谈及本国抑或考察中国端午民俗时谈及菖蒲。当然也有谈到文学作品中的菖蒲时,涉及其民俗功能及使用形式。也有谈及“药猎”、礼仪制度时涉及菖蒲。韩国著名民俗学家任东权在筑波大学的比较民俗研究志上发表了以“菖蒲考”为题的论文,但也只是列举了字典上日本端午时节用菖蒲的各种形式的词语,并未一一考察文献。
由于笔者学力所限,未能发现以历史、民俗类文献和文学作品为依据,详细地专门考察从奈良到江户时代日本端午时节菖蒲使用形式的先行研究。下面将具体考察该时期菖蒲的使用形式。
奈良时代的日本正史中记录了推古天皇事迹:“十九年夏五月五日,药猎於菟田野。”根据注解,药猎原先是猎取鹿茸,后也指采集药草。《万叶集》第3885首和歌讲到4月到5月间进行药猎。第3921首大意是把杜若在衣服上擦拭,大丈夫装饰好衣物,药猎之月终于来了。药猎或是后世端午采集药草菖蒲这一习俗的源头。
《万叶集》中,大伴家持所作的第1490、4089、4166、4177、4180首和歌中提到了与药玉相似之物(“药玉”类似于中国端午时节的辟邪香袋,有大有小,可挂在身上,也可挂于各类物品上)。《万叶集》虽未明确使用“药玉”一词,而用“玉”(有球状物的含义)一字,从歌意来看,与端午时节相关,极可能是类似的东西。平安前期的《内里式》有“五月五日观马射式。女藏人等执续命缕。此间谓药玉”。平安中期的律令施行细则《延喜式》中有“凡五月五日药玉料、菖蒲艾(揔盛一舆)杂花十捧、(盛瓫居台)三日平旦申内侍司列设南殿前”。《枕草子》里写到天皇赐下辟邪香袋,众人拜领挂于腰间的情景。年轻女官和定子皇后的妹妹等给皇女皇子的衣服系上辟邪香袋。室町初期的《河海抄》、末期的《世谚问答》、江户中期的《安斋随笔》、末期的《古今要览稿》中均有药玉的记载。《安斋随笔》讲药玉用到杜鹃花、菖蒲、艾草,并用五色线系,挂于帘上。《古今要览稿》则明确说此习俗由汉土传来,五月五日挂于肘部,驱邪气延寿命。据考察得知,奈良、平安、室町、江户时代,皆有文献记载“药玉”这一使用菖蒲的形式。
《万叶集》中有和歌提到“用菖蒲做发饰”,如第423、1955、4101、4102、4116、4175首。除前文所引“天平十九年五月庚辰”之记载外,《三代实录》记有,元庆七年五月五日庚午,天皇在武德殿,赐亲王公卿续命缕,另赐大使以下录事以上续命缕、品官以下菖蒲鬘等等。所谓菖蒲鬘即指用菖蒲做的头饰。《延喜式》中有“凡五月五日、天皇观骑射并走马、弁及史等捡校诸事……是日内外群官皆着菖蒲鬘诸司各供其职、(事见仪式)。……凡同日(五月五日)节会、文武群官着菖蒲蘰。”《枕草子》说五月五日宫中的年轻人插上了菖蒲做的发饰。来庆祝的人都头戴菖蒲做的头饰。《小野宫年中行事》中还记载了菖蒲鬘的制作方式。江户前期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