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专著《菖蒲传》考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本草专著《菖蒲传》考略

《菖蒲传》最早见于《宋史·志·卷一百六十·艺文六》:“张隐居《金石灵台记》一卷,《菖蒲传》一卷。[1]”《广西通志·医疗卫生志》在《概述》部分写道:“广西历代名医辈出,汉代董奉,宋代张隐居,明代舒刚……他们各有专长,著书立论,成为各个时代医学界的名流学者”,并在第八篇第一章《中医研究》中再次强调:“广西著名医学人物先后出现,宋代张隐居(蒙山人)著《菖蒲传》。[2]”但遍阅后世本草类医著,并无《菖蒲传》一书。冈西为人[3]在《宋以前医籍考》中记载:“[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卷二医书菖蒲传一卷阙。[宋史艺文志]医书类。”可见该书已佚,内容已不可考。但笔者经过梳理文献、考证资料发现该书并未佚失,其作者张隐居也非宋代人,而是唐代人,现将考证内容总结如下,以便厘清疏漏。

1《菖蒲传》作者考

除史志外,学术界也认为《菖蒲传》作者张隐居为宋代人。容小翔[4]等在《壮族医药史述要》中写道:“广西曾出现过不少的著名壮医,宋人张隐居(蒙山县人),著有《菖蒲传》及《张真人金砂论》。”谢华[5]等认为:“宋代蒙山人张隐居著有《菖蒲传》,是为现今可知的广西最早医著。”陈仁寿[6]在《略论宋代药学发展之五大特征》中认为,《菖蒲传》等单味药本草专著的出现体现了宋代药学发展的新特征。《菖蒲传》见于《宋史·艺文志》,但二十四史以《宋史》最为芜杂,其“艺文志”是在宋代四部国史(三朝、两朝、四朝、中兴)艺文志的基础上编纂而成,漏误甚多[7]。

1.1生平考

《宋史·艺文志》除记载张隐居的《菖蒲传》一卷外,还记录有其另一本著作《金石灵台记》,该书被收入《道藏》。明代正统年间的《道藏》洞神部众术类中辑有《张真人金石灵砂论》一卷[8],且题有“蒙山张隐居撰”(见图1),可见张真人即张隐居。关于书名之不同,容志毅[9]考证可能是明正统十年重辑道藏时,道士伪篡之故。张隐居在书中的《朱砂篇》中自述:“余自开元间二十余年,专心金鼎,颇悟幽微。[8]”开元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713~741),共计29年。可见张隐居应为唐代人,约生活在唐开元年间。

唐宋隐逸之风盛行,隐士的名称甚多,如隐士、隐者、隐民、隐居、遗民、处士、征士、处人、山人、居士、高士、逸士等[10]。查阅《新唐书·隐逸传》和《旧唐书·隐逸传》皆无张隐居的记载[11]。但《新唐书·卷五十九·艺文三·道家类》云:“张隐居《庄子指要三十三篇》,名九垓,号浑沦子,代、德时人。[12]”可见张隐居还著有《庄子指要三十三篇》。《庄子指要三十三篇》虽已佚不可考,不过在《全唐文·卷四百九十三》中有唐代权德舆为其作的“张隐居庄子指要序”,其序中写道:“隐居者九垓,别号浑沦子,老于是学,遍游名山。无常居,不粒食。与土木鸟兽同其外。[13]”权德舆,字载之,生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卒于唐宪宗元和十三年(818),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14]。据权德舆的序言可知,张隐居即张九垓,号浑沦子,是唐代宗(762-779在位)、德宗(780-805在位)时期的人物,这与《金石灵砂论》中所记载的“余自开元(713~741)间二十余年,专心金鼎,颇悟幽微”的时间吻合度高。

《全唐文·卷四百九十三》还记载了权德舆另一篇有关张隐居的文章“送浑沦先生游南岳序”。其在文中写道:“子丱岁时,遇浑沦于荆溪,徒见其山巾羽衣,有元古之貌。瞻敬不暇,未遑问道,倏然一别,俄六七年。今兹献春,相访于练湖之滨药囊黎杖,就馆于我……因自为注解,并作三十三篇指要,佳言精理,特出古人之右矣……既而振拂屦杖,超然远游。浮洞庭,涉庐阜,然后挥手人世,南登衡山,将长往而不返耶?或暂游人间而不可得见之耶?[13]”权德舆在文中记载自己在丱岁(年少之时)于荆溪(流经江苏润州金坛、常州义兴之间)见过张隐居,六七年后又相访于练湖(今江苏丹阳),(张隐居)药囊黎杖,就馆(授徒)于我。严国荣[15]考证这一年为唐大历十年(775)左右。通过描述可知,权德舆第一次遇见张隐居时,后者山巾羽衣有元古之貌,而六七年之后第二次相见时,却手持黎杖(老者持用),大致可以推断这一时期是张隐居由中年到老年时期。同时结合《金石灵砂论》中张隐居的自述和权德舆的记载,可以初步推断张隐居是唐玄宗开元(713)至唐德宗贞元二十一年(805)之间的人物。假设张隐居生于唐玄宗开元(713),根据权德舆为其《庄子指要三十三篇》作序时间约为唐大历十年(775),判断当时张隐居62岁,其相貌形态符合权德舆的文章记载。

1.2里籍考

容志毅先生考证张隐居可能为河南息县人氏,因其曾于息县南部之雾山隐居修炼,“蒙山”可能是“雾山”二字抄录之误[9]。广西所辖之蒙山县现隶属于广西梧州市。据《蒙山县志》记载:“蒙山县古为百越地,南北朝梁陈时始有建制,隋、唐、宋代,其地废置不一,至明成化年间,置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