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蜀道难》《蜀相》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3.《蜀道难》《蜀相》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选必下第一单元《蜀道难》和《蜀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吟咏品评诗歌,品味两首诗歌风格的差异,提高审美品位

2.探究虚实相生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3.寻找诗心,传承经典,体悟文化精神培育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探究理解李白和杜甫诗歌的不同风格及相同担当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代是诗歌盛世,李白、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两座并峙的高峰,他们以超凡的诗才撑起了唐诗一片瑰丽的天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后人经常以李杜并称。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里说,“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巴蜀地区人杰地灵,李杜二人先后与巴蜀碰撞出了火花,今天我们来认识李杜与巴蜀撞出的两朵火花《蜀道难》和《蜀相》。

二、新授

任务一:知人论世,把握诗歌体式

【答案示例】

一句话点评

李白潇洒飘逸的仗剑游子

杜甫心忧苍生的草堂诗人

古体诗也叫古诗、古风,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等。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其发展轨迹是:《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律诗共八句,每句五字的叫五律,每句七字的叫七律,偶数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每两句为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十句以上为排律,排律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对仗,押韵也和律诗一样。

李白

蜀中漫游时期25岁前

《上李邕》

第一次漫游时期25—42岁

《蜀道难》

供奉翰林时期42-44岁

《梦游天姥吟留别》

第二次漫游时期44—55岁

《将进酒》

安史之乱时期55—62岁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杜甫

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望岳》

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月夜》《春望》

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蜀相》《登高》

任务二:声情并茂,诵读感知

《蜀道难》以浪漫主义的手法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自然的感情,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蜀相》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

两首诗歌,一篇浪漫瑰丽,一篇联系现实。请诵读课文,品味这两个类别的诗歌的区别。

活动一:指导学生从节奏、轻重缓急、语调、语气、情感等方面对同学的朗诵进行评价,老师适当点拨。

⑴《蜀道难》:李白写了一条(特点)的蜀道,抒发了情感。

⑵《蜀相》:杜甫写了一位(特点)的蜀相,表达对诸葛亮的情感。

【参考资料】(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诵时适当点拨渗透)

1.《蜀道难》是乐府古题,大约是开元十九年(731)李白初入长安之作。古辞都以蜀道险阻为内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此古题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当友人入蜀时,他便用这一古题写诗送别友人。诗中极力描绘入蜀道路的艰难险阻,表达对蜀中军阀割据作乱和友人旅蜀安危的担忧,更借此抒发世道艰难,志士功业难成的悲愤。

2.《蜀相》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春天。此时的杜甫,刚刚来到成都不久,暂住于城西的浣花溪畔。在此之前的五年,他颠沛流离,一度身陷安史叛军中,逃脱后做过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之类的小官,之后又弃官而去。这五年里,他目睹了安史之乱中兵火连天、生灵涂炭、田园荒芜的景况;加之唐肃宗昏庸糊涂,宠信宦官,排斥功臣,而杜甫本人亦因上书救宰相房琯而遭疏远、贬斥,这使得早年间一心想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他倍感失落,对时局的忧虑也始终徘徊在心头。

写作背景:国乱、君昏、民困、己穷

3.活动二:在交流评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展示与评价中增进对诗歌感情的理解,增强对诗歌艺术魅力的体验。

任务三:读诗识人,诗行看李杜

诗有灵魂,诗的灵魂就是诗人的灵魂。有什么样灵魂的诗人,就会写出什么样灵魂的诗来。品其诗,悟其人。

活动1;透过诗行看李白、杜甫,请结合自己对《蜀道难》《蜀相》和李杜其他诗歌的阅读体验,用“我读出了一个的李白(杜甫)+具体诗句分析”的格式谈谈你心目中的李白、杜甫。

要求:语言简洁,有文采,150字左右。

【答案示例1】透过诗行看李白,我读出了一个情深意重的李白。“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唉呀呀,你这个远道而来的客人,为了什么要来到这个地方?对蜀道作出“其险也若此”的小结后,诗人顺势向友人发出这样急切的叩问,对西游友人的关切之情溢于言表。

【答案示例2】透过诗行看杜甫,我读出了一个壮志难酬的杜甫。“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对诸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dwangj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