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溪县光德中学

(新教师汇报课)

课题:《逢入京使》

执教者:李菲菲

指导老师:李德铭

时间:2023年3月22日

地点:初一(6)班

逢入京使

执教者:李菲菲

教学目标:

1.读懂诗歌:朗诵诗歌,知晓诗意。

2.品出诗情:赏析品读,体会感情。

3.感悟诗人:结合生平,学习精神。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和品析关键词,发挥主观能动性了解诗歌大意。

体会诗人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的复杂情感。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

由学生说出盛唐诗人诗句导入。

二、自由朗读,感受诗意

1、学生自由朗读。出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懂诗意。

2、学生代表朗读展示,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三、整体感知,把握大意:

活动一:读一读,感诗味(注意节奏)

元曲也属于诗歌,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读准有两个要求,一读准字音,二读准节奏,一词一顿。

活动二:再读,悟诗情

抓意象:意象解读——在诗词中,带上了诗人的情感色彩客观的自然景物就是“意象”。

(1)解释意象概念

PPT展示:在诗词中,带上了诗人的情感色彩客观的自然景物就是“意象”。

讲解:看到月亮会想到故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用月寄托思乡之情,月亮就成为了思乡代名词。

(2)同学小组讨论品读意象。找出小令中11个意象

讲解:人也是其中的一个景色。在大部分情况下,人是欣赏景色的。但是在这首元曲中,人已经融入了景色中,成为了景色的一个部分。

理解意象:

枯藤老树昏鸦

枯,枯萎。老,僵老。枯、老,象征迟暮。乌鸦,凄凉、哀怨、不祥之象征,昏:点明时间、表明状态。

老,僵老。像年迈的老人,眼前是一颗没有了活力僵老的树。僵和老体现出一种迟暮的感觉。

乌鸦是凄凉、哀怨、不详的象征。昏,表明了时间黄昏时分。

小桥流水人家——温馨之景

眼前的温馨之景。乐景衬哀情,反衬出作者的落寞凄凉。

古道西风瘦马

古,破旧之意。道,象征人生之路。西风,指秋风。瘦,实际上写人,表现了旅途生活的艰辛。

西风就是指秋风。秋风萧条肃杀,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

瘦暗指了路途的遥远以及漂泊生活的艰辛。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涯,在何时?夕阳西下。夕阳,点明时间,与“昏”呼应。

天涯,是何人?断肠,形容极度悲伤。断肠,点睛之笔,点明全文凄苦悲凉的感情基调。

四、巩固提升

1、这首小令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思乡、艰辛、失意——断肠)

2.《望江南·梳洗罢》与《天净沙·秋思》做对比,品味“断肠”中不同的情感。

五、小结作业

方法小结:

1、朗读古诗、感受情味;

2、了解诗人、引起共鸣;

3、把握意象、品析意蕴;

4、体会情感、理解主旨。

作业:

小练笔:根据本课所学,展开想象和联想,拿起手中笔,把这首小令改写为一篇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为一体的300字短文。

六、板书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断肠失意

断肠

思乡

艰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dwangj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