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1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要点详解
知识点1植物的感应性
1.植物感应性的概念
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称为植物的。
2.植物的向性运动
(1)概念:根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使其不能整体移动。但是植物体上的某些器官却能发生移动,且移动的方向与刺激的方向有关,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的运动。
说明向性运动是植物感应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2)植物常见的向性运动
①向光性:植物体在单向光的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的现象称为植物的向光性。植物向光生长的特性是普遍存在的。
②:植物的根在重力的影响下,会顺着重力方向生长,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的向地性。
说明茎和根的向地性不同,茎会背着重力方向向上生长(称为负向地性)。
③向水性:植物的根朝向水充足的地方生长的特性称为向水性。向水性能使植物在比较干旱的土壤中寻找并获得水分,以维持其生存。
④:植物的根在土壤中总是朝着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
3.植物的感性运动
(1)概念:植物体能感受机械震动、烧灼、电触、骤冷、光暗变化等各种刺激,并产生运动,但与刺激的方向无关,植物的这种运动属于运动。如含羞草叶子的运动。
说明感性运动是植物感应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2)举例:
①捕蝇草、猪笼草等食虫植物遇机械触动会产生捕食运动。
②凤凰木、酢浆草等植物的叶片,因光照和温度改变的刺激而引起白天叶片张开,夜晚或雨天便闭合下垂。
例1下列使幼嫩植株向右上方生长(如图)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花盆右侧的土壤中多浇水施肥
B.把花盆放在窗台让其单侧照光
C.人工控制植株按要求的方向生长
D.把花盆在室外空旷处横放一段时间后再正放
知识点2植物激素
1.植物激素的介绍
(1)植物激素的定义:在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称为。
(2)种类: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等。
2.植物生长素
(1)产生部位:胚芽的。
(2)作用:促进植物的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防止落花落果。
(3)特点:生长素浓度较低时,可以植物的生长;生长素浓度较高时,会植物的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高浓度的生长素可用于防治杂草。
(4)分布:由光照条件决定。当受到单侧光照射时,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一侧分布多;当阳光均匀照射时,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均匀分布。
3.植物具有向光性的实质
植物的尖端组织能够感受光的刺激,产生的生长素会向一侧运输,所以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生长慢;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生长,于是植物就向光的方向弯曲生长。
4.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
(1)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2)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3)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4)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
例2某同学进行如下的实验:将一盆A植物放在暗箱内,而将B植物放在凿了一小洞的暗箱内,如图所示。几天后发现A植物向上生长,而B植物向小洞处弯曲生长。此实验可以说明()
A.阳光能促进植物生长
B.植物茎的生长表现出向光性
C.植物的向光性与生长素的分布有关
D.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不需光线
易错点拨
易错点理解探究向光性的实验
例3图1和图2是生长素发现的两个相关实验。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图1是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图2是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利用琼脂块探究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物质的实验②图1实验能够说明向光性的产生与尖端有关,感光部位是尖端③图2实验说明能够产生促进生长物质的部位是尖端下部④根据图2实验可以推测:植物的弯曲生长可能和促进生长物质分布不均匀有关⑤两个实验均能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了生长素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②⑤ D.①③④
综合应用
例4材料一:1880年,达尔文在研究光照对植物胚芽生长影响时,进行了向光性实验,并认为在单侧光照射下,胚芽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对胚芽生长会产生影响。
材料二:1928年,温特完成了图甲实验。证实了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能控制胚芽生长。
材料三:1934年,郭葛等人从一些植物中分离出了生长素。
(1)材料一中划线句既是达尔文的实验结论,也可以作为材料二的温特实验探究中的
环节。
(2)图甲的实验中,B组的作用是。
(3)为证明“胚芽弯曲是尖端下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语文课件:15-烛之武退秦师.ppt
- 高中语文课件:标点微课课件.pptx
- 高中地理湘教版:22教学设计‖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二课时.docx
- 初中科学课件: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1-3水的浮力第1课时.ppt
- 初中科学课件:1-4 第1课时 长度的测量.ppt
- 高中物理教学课件:191原子核的组成1.ppt
- 高中物理教学课件:0502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ppt
- 高中语文课件:字形复习.ppt
- 初中科学:能量转化的量度(1).doc
- 高中地理湘教版:《等高线地形图》配套训练.docx
- “STGL工学一体”:安防与监控课程校本教材开发的创新实践与探索.docx
- Rnd3与Eps8蛋白:解锁子宫腺肌病发病机制与诊疗新密码.docx
- 跨临界CO2制冷新路径:蒸气压缩与喷射循环性能深度剖析.docx
- 江浙地区新农村集约化居住模式:实践、创新与发展路径探究.docx
- 纳米碳与HBN协同增强Cu-Ti₃SiC₂-C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与性能优化.docx
- 准球形电磁内爆动力学:理论、技术与应用的深度剖析.docx
- 长三角地区养老产业与养老地产协同发展及适宜性研究.docx
- 新疆库车坑口电厂2×660MW机组工程环境水文地质勘查与评价:保障生态安全的关键探索.docx
- 中俄木材贸易的现状剖析、影响因素与前景展望.docx
- 探究水稻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转运对颖果韧皮部卸载的作用.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