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医学知识一Bioresecue平衡评定系统在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训练中的应用20130215(1).pptx

医学知识一Bioresecue平衡评定系统在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训练中的应用20130215(1).pptx

  1. 1、本文档共8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Bioresecue平衡评定系统在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训练中的应用武汉市汉口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二0一三年四月第一页,共八十六页。大纲平衡的概念平衡功能障碍的原因平衡功能障碍的评定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障碍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障碍评定的现状背景〔1〕脑卒中患者的现状〔2〕目前国内平衡功能评定现状〔3〕计算机平衡功能评定的优势中心引进的平衡评定系统原因,〔与国内其他康复机构相比较而言〕,优势点〔此项中可以讲设备简介,配图片〕计算机平衡评定系统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可以用来干什么、有什么用、解决什么问题病例讨论〔选择两组有意义的数据进行说明。〕第二页,共八十六页。平衡的概念平衡是指在不同的环境和情况下维持身体直立姿势的能力保持体位、在随意运动中调整姿势、平安有效地对外来干扰作出反响人体平衡〔balance,equilibrium〕是指身体重心偏离稳定位置时,通过自发的、无意识的或反射性的活动,以恢复重心稳定的能力。第三页,共八十六页。人体重心位于S2下缘,S3上缘前方7cm骨盆入口处。男性身高56%女性身高55%第四页,共八十六页。人体重心通过韧带的张力和肌肉的等长收缩所产生的力矩到达平衡,并使压力适宜地分布在负重面上。如果外力施加于韧带和肌肉或异常的负重面上,将会影响重心线的位置,同时为了保持平衡而必须调整姿势。姿势可以有轻度偏移〔站立时4cm偏移〕。第五页,共八十六页。重心的位置身体重心的概念不能和静物相比较。因为身体是在不停的活动着,所以不可能把重心计算出来。Braun和Fischer为了正确的测量身体的重心,他们把尸体冷冻起来进行测量。身体的重心在S3上部。双下肢的重心在膝上方。躯干、头和上肢的中心在T11前方。第六页,共八十六页。躯干、头颈和上肢的重量传递经第五腰椎至骶骨,经双侧骶髂关节,站立时重力经髋臼传至股骨头,形成立位负重的股骶弓。坐位时重力从髋臼上方,坐骨体传至坐骨结节,形成坐位支持体重的坐骶弓。第七页,共八十六页。姿势控制因素稳定极限LimitsofStability:在不失衡的条件下,重心在支撑点上方摆动时所允许的最大角度,其大小取决于支撑基底面的大小和性质,大、硬、平整时稳定极限大,反之那么小。重心的高度HeightofCOG:与稳定极限成反比摆动频率Sway:越高那么越易失衡第八页,共八十六页。Baseofsupport支撑面:人站立时两足之间的外表,此外表大、平整、与足底接触良好均有助于平衡,与稳定极限成正比。第九页,共八十六页。平衡的条件经过人体重心所作的垂线必须落在支撑基底面之上才有可能保持平衡平衡状态的优劣可用重心与支撑基底中心的连线与经过支撑基底面中心所作的垂线所成的夹角的大小来评定,此夹角越小,平衡越好,反之越差。第十页,共八十六页。稳定角是重心垂直投影线和重心至支撑面边缘相应点的连线间的夹角。是影响人体平衡稳定性的力学因素。某方向上的稳定角越大,人体在该方向上的稳定程度越大,即在某方位上平衡稳定性的储藏能力越大。它综合反映支撑面积大小、重心上下和重心垂直投影线在支撑面内的相对位置对平衡稳定性的影响。第十一页,共八十六页。稳度等于某方位平面上稳定角的总和。它可以说明物体在某方位上总的稳定程度,通常称为稳度,即物体失去平衡的难易程度。第十二页,共八十六页。姿势和体位的变更实际上是身体各部位肌张力的重新调配,其最终结果是要保持身体的平衡,即所有作用于身体的力处于平衡状态。大脑皮质与延髓网状结构均参与姿势平衡的前馈性调节前庭系统在姿势平衡的反响性调节中起决定性作用〔反响性调节即补偿性调节方式〕适应性学习可以改善姿势反响在行走活动中学习适应性姿势控制第十三页,共八十六页。平衡功能分类静态平衡:指身体静止不动时维持身体于某种姿势的能力,如坐、站、单腿站立、站在平衡木上等。动态平衡:指运动过程中调整和控制身体姿势稳定性的能力,反映了人体随意运动控制的水平。反响性平衡:当身体受到外力干扰而失去平衡时人体作出保护性调整反响以维持或建立新的平衡的能力,如保护性伸展反响、跨步反响等。第十四页,共八十六页。平衡的三种状态Ⅰ级平衡〔静态平衡〕:人体在无外力作用下,在睁眼和闭眼时维持某姿势稳定的过程,例如坐位和站位时平衡。Ⅱ级平衡〔自我动态平衡〕:在无外力作用下从一种姿势调整到另外一种姿势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保持平衡状态,例如行走过程的平衡。Ⅲ级平衡〔他人动态平衡〕: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包括加速度和减速度〕当身体重心发生改变时,迅速调整重心和姿势保持身体平衡的过程。例如在行驶的汽车中行走。第十五页,共八十六页。静态平衡取决于支撑面与地面接触的多边形重心:重力有效作用点当重心在支撑面以上出现静态平衡第十六页,共八十六页。动态平衡取决于支撑面,重心惯性,加速度,水平力第十七页,共八十六页。平衡的生理学机制躯体

文档评论(0)

lelecanc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