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1
《电动汽车车载电池系统测试设备》校
准规范编制说明
1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2022年国家计量技术规范项目制定、修订及宣贯计划》的通知(市监计量发[2022]70号文件),由深圳盛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作为主要起草单位承担《电动汽车车载电池系统测试设备校准规范》的制定工作。归口单位为全国电磁计量技术委员会电动汽车专用计量检测分技术
委员会。本规范为首次制定。
2目的意义
随着全球汽车产业低碳化转型,国家“双碳”战略深入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迎来新机遇、新挑战。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增长96.9%和93.4%,已连续8年位稳居全球第一。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打造高端测量体系,是我国推动先进计量技术服务智能制造工业领域的切入点,可促进先进计量技术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度融合,使先进计量技术成为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
传递质量信任的一条纽带。
电动汽车车载电池系统测试设备是一种能够在不拆解
电动汽车整车的情况下,按车辆既定控制策略给动力电池充
2
电、接受动力电池馈电;同时监测动力电池的电压、电流、温度以及充电时间等参数,并能够利用设备充电/馈电数据及监测数据计算动力电池的容量、SOC、直流内阻等性能参数的双向充/馈电检测设备。该设备研发的初衷是解决在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性能检测难、维修保养质量维权难,
二手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剩余寿命评估难等问题。
3编制思路和原则
3.1编制思路
本校准规范立足电动汽车产业动力电池在线检测难,需要拆解才能检测等痛点问题,本着科学、务实的原则,深入研究了电动汽车车载电池系统测试技术与方案,并配套开发了相应的检测设备(既:电动汽车车载电池系统测试设备),由于该设备监测动力电池的电压、电流、温度以及充电时间等参数,并能够利用设备充电/馈电数据及监测数据计算动力电池的容量、SOC、直流内阻等电池系统性能参数,因此必须确保设备的分辨力、准确性、稳定性等计量特性能够满足计量检测工作需求,为此编制工作组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
该设备的校准方法及参数要求。
3.2编制原则
1、本规范依据JJF1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编
制。
2、本规范参考GB/T18487.1-2015《电动汽车传到充电系统第1
3
部分:通用要求》、GB/T20234.1-2015《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
装置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20234.3-2015《电动汽车传导充
电用连接装置第3部分:直流充电接口》、GB/T27930-2015《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GB/T38661-2020《电动汽车用电池管理系统技术条件》、NB/T33001-2018
《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技术条件》、NB/T33008.1-2018《电
动汽车充电设备检验试验规范第1部分:非车载充电机》、JJG1149-2022《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试行)》、GB/TXXXXX-202X《电动汽车传导充放电系统第4部分:车辆对外放电要求》(报批稿)、《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放)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
信协议(草案V3.1)征求意见稿》等。
3、本规范引用GB/T29317-2021《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术语》、GB/T
18487.1-2015《电动汽车传到充电系统第1部分:通用要求》等。
4编制过程
在编写本规范之前,编制工作组开展了与本规范相关的技术研究工作,同时编制了深圳市地方标准DB4403T20-2019《电动汽车车载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检测方法》,该标准发布实施后,编制工作组依据该标准开展了不拆解、不改变控制策略前提条件下的在用电动汽车
动力电池检测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受到企业认可。
在此工作基本上,编制工作组针对基于深圳市地方标准DB4403T20-2019《电动汽车车载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检测方法》的检测设备
校准需求进行了研究,并编制本规范。
4
在完成初稿后共召开过3次大范围集中讨论会,分别是:
1、2022年11月深圳项目启动会上讨论;
2、2023年1月召开讨论会,确定校准技术要求、校准项目、校
准条件,校准方法;
3、2023年2月召开讨论会,确定校准方法、校准程序,验证并
完成试验报告;
4、2023年3月-6月对技术内容进行修改完善;
5、2023年7月-10月召开工作组讨论会并征求组内及相关单位意
见。
s内容说明
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