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高三高考第一轮复习两宋(960年-1279年)的政治和军事.pptx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高三高考第一轮复习两宋(960年-1279年)的政治和军事.pptx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事为之防曲为之制;事为之防,曲为之制;时空定位;目录;一、防;一、“防”什么(背景);如何“防”——守内虚外(措施);与唐的中央制度相比,宋朝的中央权力分配制度有何特点?;如何“防”——分化事权(措施)

;真题实战;创新应用——在训练中提升能力

1.命题点:宋代政治制度的变革

下表是宋代前期从太祖朝到仁宗朝用相人数及其平均任职年限统计。这反映了当时

()

A.相权逐渐削弱B.政治局势动荡不安

C.丞相干预朝政D.选官制度日趋完善;;如何“防”——崇文抑武(措施);宋、辽、夏、金、元时期(960年—1368)

;(5)策略:;崇文抑武、文人治国;史料实证——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史料一诸府置知府事一人,州、军、监亦如之。掌总理郡政……其赋役、钱谷、狱讼之事,兵民之政皆总焉。……建隆四年(963年),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方许行下……职掌倅贰郡政,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摘编自(元)脱脱等《宋史》

史料二艺祖(宋太祖)革命,首用文吏而夺武臣之权,宋之尚文,端本乎此。……自时厥后,子孙相承,上之为人君者,无不典学,下之为人臣者,自宰相以至令录(指县令一级的地方官员),无不擢科(科举登科),海内文士,彬彬辈出焉。;(1)经济上:封建土地私有制得以迅速发展,租佃契约关系日益普遍,社会流动性空前加强,为宋代士大夫阶层广泛登上政治舞台准备了条件。

(2)政治上:政策上—统治者吸取前代武人拥兵自重而皇权衰弱的教训,确定了以文治国的方针;选官上—科举制度削弱了门第在科举中的作用,增加了寒门士人仕进的机会。

(3)教育上:官学、私学的数量和规模都超过了前代,这既提高了社会整体文化水平,也为文官政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二、变;;为何“变”(背景);[演练4]命题点:北宋实行的募兵制

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习情境——北宋时期禁军人数激增

思考:材料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有什么后果?;为何“变”(背景);如何“变”(内容);如何“变”(内容)

;材料一

天下常平、免役、坊场积剩钱共五千六百余万贯,京师米盐钱及元丰库封桩钱及千万贯,总金银谷帛之数,又复过半。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0

材料二

如州县以多散为功,有钱者不愿借而勒借。患无钱者不易偿,因而不许借。出入之际,吏缘为奸,法不能禁。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

在青苗法制定和公布之后,决定先在京东、淮南和河北三路试行,……。但事实却是,在上述三路试行并没有多久,尚未成次第,亦即尚未取得多少成绩和经验,其他诸路却也相继派去了提举官,要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推行了。

——邓广铭《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真题引领——在体验中品悟真谛

[示例]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

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

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

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

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社会情境——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

思考:结合漫画和所学知识,谈谈造成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拓展:近千年来,关于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存在着相当大的争议。;启

示;1127年,北宋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灭,北宋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命题点:宋代设置通判的目的

宋朝在州府设通判,重要州府设两名,民户少的州可以不置,但若武官任知州,则必置。通判有自己专属的衙门通判厅,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同署文书,“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据此可知,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

A.规范地方行政B.防止武人干政

C.提升军事能力D.削弱州府权力;命题点:北宋士大夫积极修建亭台馆榭以供民众游玩

北宋中期,各地知州积极修建亭台馆榭以供民众游玩,甚至将其作为一项重要政务。欧阳修《丰乐亭记》载:“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范仲淹曾在名胜“严子陵钓台”边修建先贤祠堂以“咏其风”,认为这样“有大功于名教”。上述材料佐证了北宋()

A.注重推行社会教化B.放松了对经济的控制

C.鼓励文学艺术创作D.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

文档评论(0)

xx_zk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