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学术文化领域的统一战线与马克思主义史学主导地位的强化——兼论陈寅恪、郭沫若的《再生缘》研究.doc

学术文化领域的统一战线与马克思主义史学主导地位的强化——兼论陈寅恪、郭沫若的《再生缘》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术文化领域的统一战线与马克思主义史学主导地位的强化——兼论陈寅恪、郭沫若的《再生缘》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以何种有效方式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是新生的人民政权在思想文化领域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统一战线是党取得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阶段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中国初期的学术文化领域,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在推动非马克思主义学者学习并运用马克思主义方面成效颇为显著,为确立马克思主义在该领域的主导地位作出了突出贡献。郭沫若与陈寅恪围绕《再生缘》而展开的交流与论争,某种程度上就是此统一战线工作的生动体现。①学界既有研究成果多从郭、陈两位学者的个人关系展开探讨,如有人认为郭沫若的《再生缘》是向陈寅恪发难,持该观点者以余英时为代表,余氏自1958年发表《陈寅恪论再生缘书后》(见氏著:《现代危机与思想人物》,三联书店,2005年)到2010年再发表《陈寅恪研究的反思与展望》(见周言编:《陈寅恪研究:反思与展望》,九州出版社,2010年),一直坚持此一判断。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两位大师在世时,尚且自视其‘龙虎斗’为‘马牛风’;两位大师去世后,他人为何总想炒作这‘龙虎斗’?”(见谢宝成:《“龙虎斗”与“马牛风”──记郭沫若与陈寅恪的交往兼驳余英时》,载《郭沫若学刊》,1999年第4期)更有学者认为郭沫若《再生缘》研究的意义“是身为新中国学术文化领导者的郭沫若爱惜人才,继续向陈寅恪传递橄榄枝的表现”。(李斌:《郭沫若的〈再生缘〉研究》,载《郭沫若学刊》,2015年第2期),当然还有学者认为这是一场“纯粹的学术研究”(谭解文:《回顾1961年关于〈再生缘〉的讨论》,载《云梦学刊》,2006年第5期)。作为“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的陈寅恪,在非马克思主义者群体之中影响力颇巨,对其所采取的团结与包容的统一战线策略的价值与意义不言而喻。在相对平等、宽松的学术环境中,马克思主义阵营通过对陈寅恪学术研究中所蕴含的“自发的唯物因素”的肯定与包容,客观上强化了马克思主义在学术研究中的指导地位,也充分显示出统一战线在学术文化领域所起的“法宝”作用。

一、团结与包容:马克思主义阵营对陈寅恪的争取

陈寅恪向以秉持“思想自由、精神独立”的理念著称,在新中国初期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主导地位确立的过程中,他对“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旧时言论的再次强调在当时颇为引人注目。而加强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工作,提倡学习马列主义是当时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内容。鉴于陈寅恪在非马克思主义者群体之中的影响力,如何因应其种种言行,以适当的方式发挥其学术影响力是当时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亟须解决的问题。根据相关资料显示,马克思主义阵营与陈寅恪之间,尽管在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等具体问题上存在分歧,但在重大立场原则问题上,两者亦存有共识。对以陈寅恪为代表的非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统一战线工作便是在此一历史境遇中产生并发挥积极作用与影响的。

新中国成立后,把对党不满意的人民群众变成党的政策的拥护者,是当时党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各个领域需要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为此,毛泽东在1950年6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上强调:“全党都要认真地、谨慎地做好统一战线工作。要在工人阶级领导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把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团结起来。”[1](p30)对知识分子的工作是当时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内容,“有步骤地谨慎地进行旧有学校教育事业和旧有社会文化事业的改革工作,争取一切爱国的知识分子为人民服务”,[1](p26)也就成为当时该项工作的亟需。在团结与争取的基础上,对知识分子还“要办各种训练班,办军政大学、革命大学,要使用他们,同时对他们进行教育和改造。要让他们学社会发展史、历史唯物论等几门课程”。[1](p30)1951年8月,周恩来在《目前形势和任务》的报告中指出:“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在过去不是受着封建思想的束缚,就是受着帝国主义奴化思想的侵蚀;现在,要为新中国服务,为人民服务,思想改造是不可避免的。”[2](p170)此后,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得到初步改观。1956年,周恩来在有关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中宣布大部分知识分子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1](p82)标志着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成熟。在此过程中,以陈垣、冯友兰为代表的学者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并将其运用于学术研究之中,如1950年7月23日,陈垣致函丁声树明确指出:“孔孟,古圣;马列,今圣也。生今之世,宜先读马列主义之书,然后以马列主义衡量古籍,庶几不迷于方向。”[3](p8)当然也有像陈寅恪这样并不反对新政权、不反对马克思主义,但拒绝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事研究的学者。针对这样的学者,马克思主义阵营以尊重与包容的姿态赢得了他们的好感与信任。

陈寅恪个人基于其一贯理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