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数列极限教学中难点的处理与突破.docVIP

T数列极限教学中难点的处理与突破.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T数列极限教学中难点的处理与突破

PAGE

PAGE1

T数列极限教学中难点的处理与突破

董希智①郭运瑞②

(①河南省辉县市第一高级中学,辉县市453600;②河南科技学院,新乡市453003)

摘要:在数列极限的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从数列极限的“描述性”定义向“精确性”定义过渡,从一般的叙述语言向“”语言转化.历来被认为是极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运用建构主义理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突破教学难点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数列极限;建构主义;数学思想方法;描述性;精确性

我们知道,高等数学是用极限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函数的,极限是它的武器和工具,极限的思想方法贯穿高等数学的始末.高等数学又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它是学生学习许多后续课程(如普通物理、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等)的基础.但要学好高等数学,必须首先学好极限,而极限概念是一个群体,各概念之间有着紧密的逻辑联系,数列极限又是极限理论的基础,因而更显得数列极限尤为重要.这就为教师提出了一个重要任务:必须尽一切努力教好数列极限这一课!

那么,怎样教数列极限,才能使学生真正了解它的直观背景,掌握它的精神实质,理解它的思想方法,熟悉它的实际应用,而不至于只是形式地去“理解”它的定义,机械地去“掌握”它的方法呢?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从数列极限的“描述性”定义向“精确性”定义过渡,从一般的叙述语言向“”语言转化.这一教学重点和难点必须从教和学两个方面突破.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两者相得益彰、和谐发展,为突破难点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建构主义理论把“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作为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为突破数列极限的教学难点,笔者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模型精心设计了“问题环境”,再通过师生之间的“会话”、“协作”,逐步完成学生的“意义建构”.

一、以模型驱动思维,引导学生认识“无限”

我们可先从《庄子.天下篇》中“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中,使学生初步认识“无限”.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无限”的数学模型,引导学

用《几何画板》考察数列(2)的图像,学生可亲自参与,用鼠标拖动图形中标注的拖动点,观察数列的一般项随变化的过程,反复实践,反复体验何谓“趋向于”.在此基础上,老师与学生进行“会话”、“协作”共同再认识“描述性”定义:“当项数无限增大时,无穷数列的一般项无限接近于一个常数,则称常数为数列的极限”.为“描述性”定义向“精确化”定义过渡作准备.为了更简明、更清晰地展示“会话”、“协作”的过程,笔者撷取了一段课堂实录:

老师:让我们考察数列(2)的图像,当项数无限增大时,其一般项=是否趋向于某一常数?

几乎全体学生:是!趋向于1.

老师:噢!大家都认为随无限增大时,一般项将趋向于1.但何谓“趋向于1”呢?

学生A:就是无限接近于1.

老师:什么叫“无限接近”?(众笑)

学生B:(经过片刻思考)就是随着越来越大,与1的差越来越小.

学生B:(受启发后继续补充)也就是与1的距离越来越小.

老师:距离比0.1小行吗?

学生C:行!只要>10即可.

老师打开《几何画板》考察数列(2)的图像,故意给出=1,2,3,4,图像并不在(0.9,1.1)之间.

老师:数列(2)中的各项并不在(0.9,1.1)内,并不靠近1呀?

学生D:(反驳)那是因为你给的太小了.把的范围设定在10到20之间,数列的相应项就都在(0.9,1.1)内了!

老师通过《几何画板》用鼠标拖动图形中标注的拖动点,再演示把的范围设定在10到20之间,屏幕上数列的相应项就都在(0.9,1.1)内了.

老师:随着继续增大,比如到了>20以后,数列的相应项会不会跑出(0.9,1.1)范围呢?

老师通过《几何画板》再演示,同学们发现第20项以后数列的相应项都在(0.9,1.1)内.且相应的各项距离1越来越近了.继续演示到了>100以后,数列的相应项也都在(0.9,1.1)内,且相应的各项距离1越来越近了.

老师:你们认为在(0.9,1.1)内,此数列有多少项?

几乎所有学生:有无穷多项.

老师:通过观察我们看到,要<0.1,只要>10即可.

再给出要<0.01、0.001,让学生讨论多少项以后,这个数列的各项就能分别都在区间(0.99,1.01)、(0.999,1.001)内.学生经过积极的交流合作,很快得到分别是第100项、第1000项以后.老师一边与学生讨论,一边将讨论的结果板书:

=,,

当>10、>100、>1000、…

有<0.1、<0.01、<0.001,…

老师:我们用来衡量与1之间的接近程度,越小,就越接近1,如果要多么小就多么小,可以任意小,小于预先给定的无论多么小

文档评论(0)

185****96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