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学名词解释.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释下列名词:

1汉学

汉学(Sinology)或称中国学(ChinaStudies)是指中国以外的学者对有关中国的方方面面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包括中国历史、政治、社会、文学、哲学、经济等等,甚至也包括对于海外华人的研究。

汉学,西文Sinology,指国外研究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历史、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天文地理、工艺科技等各种学问的综合性学科。又称中国学。

2传教士汉学

3使领馆汉学

4京都学派

5中国中心观

6雷慕莎

7费正清

8藤田湖南

10施舟人

施舟人。1934年出生于瑞典,祖籍荷兰。施舟人通晓8种语言,是欧洲三大汉学家之一。1979年施舟人来到中国专门从事文化研究,历时二十余年不辍。2003年,施舟人在福州大学建立了福州大学世界文明研究中心。他是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法国高等研究院特级教授,中国首家西方人文典籍图书馆“西观藏书楼”创办人

9马伯乐

HenriMaspero,1883—1945),法国著名的中国学家,沙畹的学生。 1883

年12月15出生于巴黎,其父为法国著名考古学家加斯通?马斯佩罗,原籍布雷西亚,其母是米兰人,是父亲的续弦。

马伯乐在蒙田中学开始他的中等教育,后来转入他父亲曾经就读的路易大王中学。16岁之前,马伯乐一直与父母住在巴黎,1899年,父亲被派往开罗,担任埃及文物局局长,为法国保住这个职位,马伯乐遂被托付给塞弗尔师范学校的女校长,成为一名寄宿生。在这所学校里,马伯乐通过了中学会试,并于1902年获得文学学士学位。由于马伯乐的父亲当年在巴黎师范学校求学时,曾与第二帝国当局发生龃龉,因此他也就没有到这所位于乌尔姆街的名校继续他的学业。后来他在部队上服役一年后,随父亲前往埃及,在那里完成了论文《托勒密王朝时期埃及的财富》,并于1904年获得历史学和地理学高等文凭。

后来从埃及回到巴黎后,马伯乐开始学习法律,于1907年获学士学位,这对他以后研究中国法律史颇有裨益。与此同时,他开始学习中文,两个

原因促使他下定决心投身于汉学研究,一是法国远东学院为汉学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二是他的同父异母哥哥乔治?马斯佩罗不久前以官员和学者的双重身份到印度支那任职。汉学的独特性和难度始终吸引着他。 1907年

他从东方语言学院毕业,1908年1月27日,他被任命为法国远东学院实习研究员,同年3月抵达越南河内,对当地文化的流传有深刻了解,此时他刚满24岁。

1908年11月13日,马伯乐奉命来到中国,到达北京时恰逢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晏驾,3岁的溥仪被扶上了王位。马伯乐目睹了汹涌澎湃的革命风潮,后来根据梁启超的一部关于1892年改良的著作,写了一篇文章,描述了革命即将到来前的种种征兆。1910年6月10日回到河内,11月25日作了一个关于北京和中国北方的报告。

回到河内后,马伯乐继续以往的北圻古地理学研究。在此期间,他还发表了一批关于中国佛教起源的研究成果,这项成果早在巴黎就已开始,其中包括有关佛教传入中国的各种说法、首批佛教信徒群体的形成、中国首批佛教信徒尊奉的领袖人物等。此外,他还评述了一位德国汉学家论述同一问题的著作,文章对这位德国同行的研究方法提出了异议。

1912年7月到1913年6月,马伯乐去欧洲和埃及度假,返回河内后,他为考古调查做了精心的准备。这次考古调查使他有机会第二次前往中国。1914年3月,他前往中国的沿海省份浙江,发掘和发现了那里的古遗址和古迹,直到1914年8月初。他原来打算去一趟朝鲜和日本,但由于战争的缘故,被紧急召回,不得不放弃原来的计划。在这次短暂的中国之行中,他接触了中国的各个阶层的人士,与僧人们交流佛学,实地考察了几个人口众多省份,与当地的农民生活在一起,了解他们的社会和宗教习俗。后来他在法国继续这项工作,起初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到法国的中国劳工作为调查对象,后来在巴黎的华侨和华人中间展开调查,以此为依据,写文章论述了中国现代的民间信仰。

1915年4月,马伯乐应征入伍。1917年7月,他被法国军方召回,任命为翻译士官。1919年3月退伍复员,之后返回越南。1920年自河内返法定居,出版了《唐代长安方言研究》(LedialectedeTch’angngansouslesT’ang)一书。此书中,马伯乐最为成功的考证是以实例证明了古音系统的存在。他的中古音体系与高本汉的中古音体系产生了重大的差异,并由此引发了二人有关此问题的长期争论。

第二年进法兰西学院,继承其师沙畹任法兰西学院中国语言和文学讲座之主讲人。1921年1月24日,马伯乐正式在法兰西学院开始授课,第一堂课讲的就是他的老师沙畹的研究成果。在定居法国后,他开始撰写一部中国古代史,1927年他出

文档评论(0)

ld159406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