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寻归荒野》读书笔记
导语:我们需要荒野,无论我们是否真正走进它。我们需要一个避难所,尽管我们永远也不必去那里。《寻归荒野》读书笔记一
最近在读《寻归荒野》,心灵的自由,一直是我内心的召唤。自然天赋予人类的心性的同时,也赋予了人类发见的眼睛。梭罗在他著名的自然随笔《散步》中写道:“我所说的西部实际上是荒野的代名词,而我一直想说的是,只有荒野才能保护文明。”人类所生存的环境,是人类赖以为继的生命之源,也是大自然的无私馈赠,“只有荒野才能保护文明”,正是想提醒工业时代、后工业时代的人们,环境、自然、风景,这些才是人类文明是否延续的核心所在。阖书静思,怅然若失……
阅读《寻归荒野》,其实就是阅读美国自然作家的小史。这本书给我最为重要的启示就是,自然是人生的风景不可或缺的部分,而我们也是自然不可阙失的生灵,正基于此,我们更应注目于这片广袤之野,返璞归真,寻求内心的静谧和安宁。此书印象最深的是巴特姆、梭罗、惠特曼,这些美国自然、超验主义的作家的共同特征,就是把视野投向无际的大自然之中,用诗性、野性的笔端,汩汩生发出对自然的无限挚爱。这一点,我在阅读梭罗的Walden时便深有体悟!
而巴特姆还是给我不小的震撼,他一生热爱自然,对植物尤其痴迷,一生生活在父亲的庄园之中,以发见自然、灵魂的风景为终生不渝的职志,未有婚娶,直至归于尘土、安然瞑目。我并不是说,追寻自然的风景,就要孤寂一生。我只是觉得欧美自然主义作家所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自然风景,是令人愉悦的,也是富于哲思的。梭罗所言:“时间只是供我垂钓的小溪流”、“每个聪明人都善于在不竭之泉源挖掘他的地窖”,是多么启人深思!反观东方,沉浸于返回内心、慎终追远,或张扬狂傲,不羁于世俗的枷锁,或调适内心、自动上缴灵魂和良知,真正注目自然、灵魂的风景,如陶渊明、林逋式的隐士,还是太少。掩卷长叹,不禁黯然。
我也在一直追寻湖泊、江河、山川、竹林、幽涧的风景,追寻着远方,心向往之!然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漠视淡然,政府的虚张声势实则戕害环境、竭泽而渔的心态,都让我心生倦意!远逝的风景,即将不再的灵魂风景,都让我心凄神伤!日月经天,江河行地。自然赋予人类美景,可人类却攫取无度,不知幡然醒悟,这才是最可怖的!时光如水,岁月不居,思难靖……竹影、飞沫、幽涧、流云……迤逦的风光,超然的放旷,一直是我所寻觅的。也许暂时我不能远遁,不过,偶尔远离,去遥远之境,瞰山峦叠嶂,忘怀逝川……并非什么难事。人生有太多的虚幻、泡影,而自然却从来都是慰藉人们心灵的益友,从未改变,亘古以来,自然所赋予的人类美好性灵,都在传之弥远、薪火相承。
生命的无奈况味,也许令人心碎,但自然之美,却在昭示着另一个世界。“上帝关闭一扇窗,就会打开另一扇窗”,西哲的教诲,让人思之颇有兴味。是啊,生命是如此痛凄,但我们可以生活在远方。梭罗言:“如果说一个人活得很真诚,那他一定生活在远方。”灵魂在路上,心灵看见风景,天人合一,返璞归真。飞鸟往还,游鱼潜底,自然的风景,给予人们的远远低于人们所报偿的,正是这样的襟怀,让人心存感激!寻幽觅胜,追寻湛蓝的天宇下的一抹微云,心灵的旷远,精神的高蹈,摒弃尘俗的烦尤,追寻旷达的人生。
《寻归荒野》读书笔记二
这本书是经清橒介绍才开始了解的,起初并未觉得有多吸引人:一来初次接触自然文学,了解甚少,书中列举的作品无一读过,即使是听闻许久的,梭罗的《瓦尔登湖》也并未涉读,阅读中缺乏共鸣与认可。二来此书并不是自然文学,也非社科类,而更接近论文性质。事实上这是以程虹女士在布朗大学做访问学者选修美国自然文学的博士论文为基础而出版的书籍,唯有细心通读完书中所列举的作品才能更深层次地理解作者。
对于本书的主题,作者程虹如是说——“寻归”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走向自然,更不是回到原始自然的状态,而是去寻求自然的造化,让心灵归属于一种像群山,大地,沙漠那般沉静而拥有定力的状态。
自然文学主要特征有三:1.土地伦理的形成。放弃以人类为中心的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平等地位,呼唤人们关爱土地并从荒野中寻求精神价值。2.强调地域感。如果说种族,阶层和性别曾是文学上的热门话题,那么,现在生存地域也应当在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3.具有独特的文学形式和语言。自然文学的这些特征也在自然文学作家身上得以体现。
史密斯和布雷德福的上述作品都有对印第安人的描述。他们或被描述成天真善良,羞怯淳朴的好人,或者被描述成野蛮凶残,茹毛饮血的恶魔。如果说当第一批欧州移民抵达新大陆时,那里已不再是一片纯粹的荒原的话,如果说当时那里已经有了些许历史痕迹的话,那便是印第安人的文化。在土著印第安人心目中,上苍为父,大地为母,所有能行,能飞,有根的生物都是他们的孩子。对他们而言,动物也是人,也有灵性。他们与自然有着一种情同手足的关系。他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