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水疮中医外科医案病案验案.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水疮

一概述

黄水疮是一种发于皮肤、有传染性的化脓性皮肤病。中医古代文献又称之为滴脓疮、天疱疮等。相当于西医的脓疱疮。其特点是皮损主要表现为浅在性脓疮和脓痂,有接触传染和自体接种的特性,在托儿所、幼儿园或家庭中传播流行。

二病因病机

夏秋季节,气候炎热,湿热交蒸,暑湿热毒袭于肌表,以致气机不畅,疏泄障碍,熏蒸皮肤而成;若小儿机体虚弱,肌肤娇嫩,膜理不固,汗多湿重,暑邪湿毒侵袭,更易发病,且可相互传染。反复发作者,邪毒久竭,可造成脾气虚弱。

三诊断要点

多发于夏秋季节,儿童尤为多见,有传染性。好发于头面、四肢等暴露部位,也可蔓延全身。皮损初起为红斑,或为水疱,约黄豆、豌豆大小,经1?2天后,水疱变为脓疱,界限分明,四周有轻度红晕,疱壁极薄,内含透明液体,逐渐变混浊。脓疱较大者,疱壁由紧张渐变为弛缓,由于体位关系,疱内脓液沉积为脓清及脓渣两层,形成半月状坠积性脓疱。疱壁破裂后,显出湿润而潮红的糜烂疮面,流出黄水,干燥后结成脓痂,痂皮逐渐脱落而愈,愈后不留瘢痕。脓液流溢之处,又常引起新的脓疱发生。

自觉瘙痒,重者可有发热、口渴等全身症状。病程长短不一,少数可延至数月,入冬后病情减轻或痊愈。常引起附近署核肿痛,重者易产生并发症,如败血症、肺炎、急性肾炎等,甚至危及生命。

四治疗原则与调护要点

L病变处禁止水洗,如清洗脓痂,可用10%的黄柏溶液揩洗。

2.炎夏季节每天洗澡1?2次,浴后扑痒子粉,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3?病变部位应避免搔抓,以免病情加重及传播。

4,流行期间,可服清凉饮料,如五花茶、银花露等。

5.幼儿园、托儿所在夏季应对儿童做定期检查,发现患儿应立即隔离治疗,对已污染的衣物和环境要及时消毒处理。

五验案赏析

【验案1】

杨某,女,7岁。2012年7月13日初诊。

主诉:胸背部脓疱伴痒感6天。

病史:6天前无明显诱因,胸背部出现散在红色斑丘疹,很快变成脓疱,自觉瘙痒,搔抓后破溃、糜烂,脓液干燥后形成蜜黄色厚痂,发热,体温38.2C。

查体:胸背部见散在黄豆至蚕豆大小的脓疱,疱壁薄,部分脓疱伴渗出、糜烂,干燥脓疱表面覆有蜜黄色厚痂,伴发热、纳差、口舌生疮、小便短黄。舌边尖红,苔黄,脉细数。诊断:黄水疮(湿热证,热重于湿)。

治则:清解毒热,利湿止痒。

处方:金银花15g,连翘10g,蒲公英20g,茵陈10g,桓子10g,滑石10g,竹叶5g,黄连3g,陈皮6g,蛇床子15g,白鲜皮10g。予3剂,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二诊(2012年7月16日):脓疱缩小,大部分脓疱干燥结痂,周围红晕基本消失,热退,纳可,舌疮转好,小便正常,舌淡红,苔薄黄,脉细。予3齐I」,其他同前。

三诊(2012年7月18日):脓疱结痂等皮损全部消失,临床治愈。

(陈兴)

【验案2】

韩某,男,9岁。2008年6月16日初诊。

主诉:面部红斑,起脓疱流脓水6天。

查体:面部,上额有黄豆大的脓疱,边缘潮红,皮损有糜烂,渗出,部分已结黄痂。脉弦数,舌苔薄白,舌质红。

诊断:黄水疮。

治则:清肺胃热,解毒利湿。

处方:金银花20g,野菊花15g,蒲公英20g,紫花地丁15g,天葵子10g,龙胆草15g,黄苓15g,桅子10g,泽泻10g,当归10g,甘草10g。水煎服,每日1剂,外用二妙散湿敷。二诊(2008年6月21日):服药3齐小皮损减轻,脓疱减少,基底仍潮红。

三诊(2008年6月24日):服药3齐打皮损基底潮红消退,未见新起脓疱,显露正常皮肤,治愈。共服11剂。

(徐庆)

【验案3】

赵某,男,1岁。

主诉:头面部出现许多脓疱、发烧、痒甚,2周。

病史:2周前,患儿脸上出现数个散在水疱,抓破后流出淡黄水,约2天时间,头面部出满脓疱,伴发烧。求诊于某门诊部,给予静脉滴注青霉素,每日480万U,共用5天;同时外用生理盐水洗净患处,涂以红霉素软膏,用药1周后,脓疱大部分干缩结痂。可是,约5天后头面复出了许多脓疱,患儿精神较平时稍差,纳呆,故来我院求诊。

查体:体温38.2C,头面部布满黄豆大小的水疱和脓疱,周围有红晕,有的脓疱已破溃,流出“黄水”,结有黄痂,患儿不时用手抓搔患处,抓破之处显露出湿润鲜红的疱面。舌质红,苔黄腻,脉数。

诊断:黄水疮(湿热证)。

治则:清热,解毒,燥湿。

处方:黄连、黄苓、大黄各5g,将上述药物加适量水煎成浓液,待温,用棉棒蘸药液涂搽患处,更换棉棒,再蘸药液涂搽。每日4?6次。同时予焦三仙各6g,黄连1g,茯苓2g,白术3g,水煎服,每日2次,服2天。用药1天,脓疱缩小,周围红晕基本消失,体温降至37.2C;用药3天,大部分脓疱干燥结痂,用药5天痊愈。

(田梅梅)

【验案4】

王某,男,5岁。2004年6月15日初诊。

主诉:颜面起脓疱,溢脓水数天。

病史:患者颜

文档评论(0)

159****384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