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件:4文言特殊句式.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4/3/14

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宾前、谓前、状后、定后)固定句式特殊句式

判断句对事物做出肯定或者否定判断的句子。古代汉语中,大多借助语气词来表判断,翻译成现代汉语时用“是”表判断。/01

1.1判断句的常见类型1.用“者、也、为”表判断。①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②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爱莲说》)(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③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④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1.1判断句的常见类型52.用“乃、即、则、皆、非”等副词表判断。①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峦。)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色。)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两章》(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④无伤也,是乃仁术也。(《齐桓晋文之事》)

1.1判断句的常见类型63.用“是”作判断词,在古代汉语中出现得较晚。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同行十二年,不知道木兰是女的。)

1.2难点分析7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是吾剑之所从坠。(《吕氏春秋·察今》)主语:“是”翻译:“这”谓语:所字结构这(就是)我的宝剑所掉下去的地方。判断句基本特征:名词性主语十名词性谓语。

1.3温故知新:翻译句子8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观潮》)钱塘江的海潮,是全天下最壮观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被动句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受动者的句子。古汉语中常借助一些介词表被动。/02

2.1被动句的常见类型101.用“于”“为”“见”“见……于……”“为……所……”等表被动。①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②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③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隆中对》)(地势险要,民众归附,贤能的人被任用。)

2.2难点分析11对见的理解是被动句考查中的难点。秦城恐不可得,徒见(表被动)欺。(《廉蔺列传》)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孔雀东南飞》)“见”:指动作偏指一方。如“见恕”意为“饶恕我”。

2.3温故知新:翻译句子12茅屋为秋风所破。草房被秋风吹坏了。遂见用于小邑。(《归去来兮辞》)(我)就被委任到这个小县来做官。

省略句是否省略,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判断。翻译时要补出省略成分。/03

3.1省略主语14(君)对子骂父,则是无礼。(《陈太丘与友期》)(你当人面骂人父亲,就是没礼貌。)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渔人就舍弃船,从洞口进入。)

3.2省略谓语15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有的话,要注意改正。)

3.3省略介词16见二虫斗(于)草间。(《童趣》)(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争斗。)

3.4省略宾语17箕畚运(之)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用箕畚装了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

3.5省略量词18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口技》)(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抚尺罢了。)

3.6温故知新:补出句子中省略部分19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共工怒触不周山》)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桓晋文之事》)于个

倒装句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可分为宾语前置、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04

4.1宾语前置句21古代汉语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

4.1.1否宾前22有否定词“不、毋、未、莫”等的否定句,代词作宾语经常前置。①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我不得欺骗你,你也不要欺骗我。)②居则曰,不吾知也!(《侍坐》)③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齐桓晋文之事》)

4.1.2疑宾前23“何、安、谁”等疑问代词(在疑问句中)作宾语要前置。①大王来何操?(《鸿门宴》)(大王来带了什么?)②沛公安在?(《鸿门宴》)(沛公在哪里?)③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没有这类人,我同谁一道呢?)

4.1.3“之”“是”提宾24在名词宾语后有“之、是等为标志,宾语前置。①何陋之有?(《陋室铭》)(有什么简陋呢?)②唯利是图(只贪图利益)

4.1.4“相”“见”提宾25“相、见”表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相、见”作宾语前置。①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我已经对她没有情义了,决不会答应你。)②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府吏叮嘱我。)

文档评论(0)

K12精品教育资源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