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格中医内科学医案.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格

【概述】关格,是指以脾肾虚衰,气化不利,浊邪壅塞三焦,而致小便不通与呕吐并见为临床特征的危重病证。分而言之,小便之不通谓之关,呕吐时作谓之格。多见于水肿、瘾闭、淋证等病的晚期。

名医案例

聂莉芳医案(4则)

案一:清利湿热治疗关格

慢性肾衰竭湿热内蕴,痰阻中焦之关格,以清利湿热之剂收效。

个人信息:张某,女,84岁。

初诊:2012年10月14日。

主诉:乏力伴恶心、呕吐1个月。

现病史:患者2012年9月出现乏力、纳差伴恶心呕吐症状,于2012年9月10日查血肌酎447.66nmol/L,血压162/74mmHg,血红蛋白72g/L。刻症见:纳差,时有恶心,周身乏力,心烦,怕冷,每日进食不足1两,食后呕吐痰涎样物质,口干不欲饮水,口不苦,头晕,头痛,大便干,3~4日一行。因患者年老,患者家属拒绝行胃肠镜检查,坚持保守治疗。检查: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中医诊断:关格病,属湿热内蕴,痰阻中焦。

西医诊断:慢性肾衰竭。

治法:清利湿热。

方药:黄连温胆汤。黄连6g,姜半夏6g,竹茹12g,枳壳12g,陈皮6g,茯苓30g,生甘草10go以水浓煎,嘱患者服药时少量频服。服药3日后,患者诉恶心呕吐较前好转,纳食较前增多,故继守方7日。患者诉烧心减轻,恶心呕吐感好转,但仍有乏力,头晕,心烦,怕冷等症状,察舌脉,舌质淡,苔薄腻,脉沉弦细。以前方中加党参30g,麦冬10g,五味子6g,生黄芭15g等益气敛阴治疗。

二诊(2013年3月24日):此方服用4个月后门诊复诊:患者诉无不适症状,头晕心烦症状消失,纳食好转,仍有怕冷,舌质淡,苔薄黄。复查血肌酎382.8umol/L,24小时尿蛋白定量1.056g。在前方基础上减黄连至3g,减党参至15g,去麦冬、五味子,改生甘草为炙甘草,加桂枝10g、生白术15g、柴胡10g、升麻6g。

三诊(2013年6月14日):患者怕冷症状明显好转,基本无不适症状。查血肌酎263.5Umol/L,24小时尿蛋白定量:0.8g。

按:老年女性患者,临床症状较多,在这种情况下,要抓住主要症状。该患者初诊时最突出的症状为恶心呕吐,纳食不馨,舌淡黯苔黄腻,脉弦滑数。黄腻苔、滑数脉为中焦有湿热的表现,患者本为中焦湿热内阻,脾气不得运化,胃气逆行,腐熟功能失司,故致恶心呕吐,纳食不馨。以黄连温胆汤清利中焦湿热,因患者恶心呕吐较重,故使用姜半夏平和胃气,嘱患者少量频服中药,不仅可以减少药物对胃的刺激,同时可以加快药物的吸收。对症处方则要到病止。考虑到患者年岁较高,气血亏虚,故病情好转后加用补益药顾护正气,最后使用柴胡、升麻、桂枝等药,取其升阳益胃之义。聂莉芳教授认为:当患者临床症状较多时,不可全盘兼顾,当先抓主证,治病求本,找出引起肾脏疾病的主要病因,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整理:余仁欢审阅:聂莉芳)

案二:补脾益肾、化瘀泄浊治疗关格

慢性肾衰竭脾肾亏虚,浊瘀内阻之关格,以补脾益肾,化瘀泄浊之剂收效。

个人信息:刘某,女,63岁。

初诊:2005年7月27日。

主诉:发现血肌酢升高4年。

现病史:患者2001年6月体检发现血肌酎为168umol/L,后血肌酎逐渐升高,多处诊治,效欠佳。于2005年7月27日慕名前来聂莉芳教授门诊处就诊,就诊时症见乏力,腰部酸痛不适,胸闷,纳眠差,胃胀,小便可,大便2?3日一行。

检查:舌黯红,苔黄腻,脉沉。查Scr516.3umol/L,双肾B超示:左肾8.0cmX4.2cmX4.2cm;右肾8.6cmX4.3cmX4.2cm。

中医诊断:关格病,属脾肾亏虚,浊瘀内阻。

西医诊断:慢性肾衰竭。

治法:补脾益肾,化瘀泄浊。

方药:参芭地黄汤加减。太子参20g,生黄黄15g,生地15g,山药15g,山萸肉10g,茯苓12g,川断20g,广木香12g,枳壳12g, 10g,天麻20g,苏梗10g,秦先12g,黄苓10g,

丹参30g,殛白10g,紫河车10g,当归尾12g,银花30g,制大黄15g另包。

二诊:服药两月后二诊,微感乏力,眠差,余无不适,查Sc门90“moL予上方去凝白。

随访:此后患者即长期以此方加减服用,至2006年11月20日来诊时已无不适,查SCrll6umol/L,现仍坚持服药。

按:患者禀赋不足,加之年逾花甲,脾肾亏虚,故可见乏力,腰部酸痛不适;脾肾亏虚,无力推动气血运行则可致浊瘀内阻,阻于胸中则可见胸闷,阻于中焦则可见纳差、胃胀,阻于下焦则可致大便不通,因“肾者,胃之关也”。故用药以参芭地黄汤去丹皮、泽泻以补脾益肾;聂莉芳教授认为人体气血贵在流通,用药力避呆滞,故以瘫白、枳壳宽胸行气,苏梗、广木香理中焦之气,一以复脾胃升降枢机之职,一以行药滞,制大黄化瘀通腑,丹

文档评论(0)

182****669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1606705700005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